《新元史》卷四十八·志第十五



鞏昌府。金為鞏州,屬臨洮路。元初,改鞏昌府。舊領隴西、通渭、定西、通西、安西五縣。金升定西為州,析通西、安西隸之。至元十三年,以金之寧遠寨置寧遠縣,伏羌寨置伏羌縣,鹽川鎮置漳縣。戶四萬五千一百三十五,口三十六萬九千二百七十二。壬子年數。領司一。

錄事司。

縣五:

隴西,下。寧遠,下。伏羌,下。通渭,下。宋通渭寨,金升渭縣。漳縣。下。宋名鹽川寨,金為鎮。至元十三年,置縣。

平涼府。金故府,屬鳳翔路。元初,屬鞏昌帥府。舊領平涼、潘原、崇信、華亭、化平五縣。後省潘原縣太平涼,化平縣入華亭。領縣三:

平涼,下。崇信,下。華亭。下。

臨洮府。金故府,屬臨洮路。元初,隸鞏昌帥府。泰定元年,更置臨洮總管。舊領狄道、當川、康樂三縣。元初,省當川、康樂二縣入狄道。至元十三年,升渭原堡為渭源縣。領縣二:

狄道,下。渭源。下。

慶陽府。金故府,屬慶原路。元初,隸鞏昌帥府。舊領安化、彭原、合水三縣。至元七年,並安化、彭原二縣入合水。領縣一。

合水。下。

秦州。中。金故州,屬鳳翔路。元初,隸鞏昌帥府。舊領成紀、治坊、甘谷、清水、雞川、隴城、秦安七縣。至元七年,省雞川、隴城二縣入秦安,治坊縣入清水,甘谷縣入通渭。領縣三:

成紀,中。清水,中。秦安。中。

隴州。中。金故州,屬鳳翔路。元初,隸鞏昌帥府。舊領汘乾陽、汘乾源、隴安三縣。至元七年省隴安縣大汘乾源。延祐四年,又省汘乾源縣入本州。領縣一:

汘乾陽。下。

寧州。下。金故州,屬廣源路。元初,隸鞏昌帥府。舊領安定、定平、真寧、襄樂四縣。至元七年,省襄樂、安定、定平入本州。領縣一:

真寧。下。

安定州。下。宋為定西城,屬蘭州。金為定西縣,升為州,屬秦鳳路。元初,隸鞏昌帥府。至正十二年,以地震,改安定州。十五年,又置軍民安撫司。舊領通西、安西二縣。至元三年,省二縣入本州。

鎮原州。下。金原州,屬廣源路。元初,改鎮原州,隸鞏昌帥府。舊領臨涇、彭陽二縣。元初,以鎮戎州之東山、三川二縣來屬。至元七年,省四縣俱入本州。

西和州。下。宋岷州,徙治於長道縣之白石鎮,改西和州,屬秦鳳路。元初,隸鞏昌帥府。舊領祐川、大潭、長道三縣。大潭、祐川,軍興久廢。至元七年,省長道入本州。

環州。下。金故州,屬慶原路。元初,隸鞏昌總帥府。舊領通遠一縣,至元七年,省入本州。

金州。下。本宋蘭州龕谷寨。金升為龕谷縣,又置金州,以龕谷縣為治所。至元七年,省縣入本州。

靜寧州。下。金為德順州,屬鳳翔路。元初,隸鞏昌帥府。舊領隴乾、永洛、威戎、隆德、通邊、治平六具。元初,省治平、永洛縣二縣入隴乾。後復省隴乾入本州。改為靜寧州。領縣一:

隆德。下。威戎、通邊二縣,金末已廢。

蘭州。下。金故州,屬臨洮路。元初,隸鞏昌帥府。舊領定遠、阿乾二縣。元初,置司候司。至元七年,省司侯司入本州。至大中,以定遠縣改隸金州,後廢入金州。領縣一:

阿乾。下。

會寧州。下。金會州,屬臨洮路。元初,隸鞏昌帥府。至正十二年,以地震,改會寧州。舊領保川一縣。金末,州陷於河西,僑治州西高百里會川城,名新會州。元初,遷於保川縣,改保川縣為西寧。至元七年,並縣入州。

徽州。下。元初,置南鳳州於鳳州之河池縣,又升永寧鄉為縣,析鳳州之兩當縣,同隸南鳳州。至元元年,改為徽州,七年,省河池、永寧二縣入本州。領縣一。

兩當。下。宋徙治於廣鄉鎮。元因之。

階州。下。宋故州,屬秦鳳路。元初,隸鞏昌帥府。舊領福津、將利二縣,至元七年,省入本州。新州治在柳樹城,距舊城東八十里。

成州。下。宋故州,屬秦鳳路。元初,隸鞏昌帥府。舊領同谷、栗亭二縣。太宗十三年,宋成都將田世顯來降,命遷於栗亭管民司事,不隸成州。析秦州之天水縣來屬。至元七年,省同谷、天水二縣入本州。太宗十年,宋雷、李二將來降,命遷於成州,行金洋州事,隸鞏昌帥府。舊志別立金洋州,誤。此是行金洋二州事,非又置金洋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