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元史》卷四十八·志第十五



錄事司。

縣九:成都,下。宋為府治所。至元十三年,以本縣元管大城內西北隅,併入錄事司。華陽,下。新都,下。郫縣,下。溫江,下。雙流,下。新繁,下。仁壽,下。木宋隆州,領仁壽、井研二縣。至元二十年,省隆州、井研入仁壽縣來屬。金堂。下。本宋懷安軍,領金水、金堂二縣。元初,升為杯州。至元二十年,省懷州、金水入金堂縣來屬。

州七:

彭州。下。宋故州,屬成都府路。元初因之。舊領九隴、濛陽、崇寧三縣。至元中,省九隴縣入本州。領縣二:

濛陽,下。崇寧。下。

漢州。下。宋故州,屬成都府路。元初因之。舊領洛、什仿、綿竹、德陽四縣。中統初,省洛縣入本州。領縣三:

什邡,下。德州,下。至元八年,升為德州。十三年,仍為縣,隸成都路。十八年來屬。按舊紀:十八年以漢州德陽縣屬成都路。紀、志抵悟,未審孰是。綿竹。下。至元十三年,省入州。後復置。

安州。下。宋石泉軍,屬成都府路。中統五年,升為州。舊領石泉、神泉、龍安三縣。是年,又省神泉、龍安二縣入本州。領縣一:

石泉。下。

灌州。下。宋永康軍,屬成都府路。後廢為灌口寨。元初,復置灌州。至元十三年,省所屬導江、青城二縣入本州。

崇慶州。下。宋崇慶府,屬成都府路。至元十二年,置總管府。二十年,降為崇慶州。舊領晉原、江原、新津、永康四縣。至元二十年,省江原縣入本州。領縣三:

晉原,下。新津,下。永康。舊志漏此縣。《明一統志》:“本朝省永康入崇慶州”,可證。

威州。下。宋故州,屬成都府路。舊領保寧、通化二縣。至元十九年,省保寧縣入本州。領縣一:

通化。下。

簡州。下。宋故州,屬成都府路。舊領陽安、平泉二縣。至元二十年,省陽安入本州。二十二年,又並成都府所屬靈泉縣入之。平泉縣以地荒,亦廢不置。

嘉定府路。下。宋嘉定府,屬成都府路。至元十三年,升為路,置總管府。後罷。二十二年,復置。舊領龍游、夾江、犍為、峨眉、洪雅五縣。二十五年,省洪雅縣入夾江。領司一:

錄事司。

縣四:

龍游,下。夾江,下。峨眉。下。犍為。下。

州二:

眉州。下。宋故州,屬成都府路。至元十四年,改隸嘉定府路。舊領眉山、彭山、丹稜、青神四縣。至元二十年,省州治眉山縣用丹稜縣,併入本州。領縣二:

彭山,下。青神。下。

邛州。下。宋故州,屬成都府路。至元十四年。置安撫司,兼行州事。舊領臨邛、火井、蒲江、依政、安仁、大邑六縣。元初,省火井、安仁入大邑。至元二十一年,省州治臨邛縣及依政、蒲江二縣入本州。領縣一:

大邑。下。

廣元路。下。宋為利州路端平,後地荒民散者十有七年。憲宗二年,命汪特格城利州。三年,置都元帥府。至元十四年,罷帥府,改為廣元路總管府。十六年,以廣元等路為四川北邊,置宣慰司。十九年,罷,仍為總管府。舊領綿谷、葭萌、昭化、嘉川四縣。至元十四年,省葭萌縣入昭化,省嘉川入綿谷。戶一萬六千四百四十二,口九萬六千四百六。至元二十七年數。領縣二:

綿谷,下。昭化。下。

府一:

保寧府。下。宋為閬州,屬利州路,以兵亂,移治大獲山。憲宗八年,宋守將楊大淵降,置東川路元帥府。至元十三年,升保寧府。二十年,罷元帥府,改保寧路。後仍改為府,屬本路。舊領閬中、蒼溪、南部、新井,奉國、新政、西水七縣。又置新得、小寧二州來屬。後並二州入閬中縣,又省奉國入蒼溪縣,新井、新政、西水入南部縣。領縣三:

閬中,下。倚郭。蒼溪,下。南部。下。

州四:

劍州。下。宋為龍慶府,屬利州路。至元二十年,改劍州。舊領普安、武連、陰平、梓潼、普成、劍門六縣。武連、陰平二縣久廢。至元二十年,省普成、劍門二縣入普安。領縣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