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元史》卷八十一·志第四十八



三曰配位。《孝經》曰:“孝莫大於嚴父,嚴父莫大於配天。”又曰:“郊祀后稷以配天。”此郊之所以有配也。漢、唐以下,莫不皆然。至大三年冬十月三日,奉旨十一月冬至合祭南郊,太祖皇帝配,圓議取旨。

四曰告配。《禮器》曰:“魯人有將有事於上帝,必先有事於類宮。”註:“告后稷也。告之者,將以配天也。”告用牛一。《宋會要》於致齋二日,宿廟告配,凡遣官犧尊籩豆,行一獻禮。至大三年十一月二十一日,質明行事。初獻攝太尉同太常禮儀院官赴太廟奏告,圓議取旨。

五曰大裘冕。《周禮》司裘“掌為大裘,以共王祀天之服“,鄭司農云:“黑關裘,服以祀天,示質也。”弁師“掌王之五冕”,註:“冕服有六,而言五者,大裘之冕蓋無旒,不聯數也。”《禮記·郊行性》曰:“郊之祭也,迎長日之至也。祭之日,王被袞以象天,戴冕十有二旒,則天數也。”陸佃曰:“禮不盛服不充,蓋服大裘以袞襲之也。謂冬祀服大裘,被之以褒。”開元及開寶《通禮》,鸞駕出宮,服袞冕至大次,質明改服大裘冕而出次。《宋會要》:紹興十三年,車駕自廟赴青城,服通天冠、絳紗袍,祀日服大裘袞冕,圓議用袞冕,取旨。

六曰匏爵。《郊特性》曰:“郊之祭也,器用陶匏,以象天地之性也。”注謂:“陶瓦器,匏用酌獻酒。”《開元禮》、《開寶禮》皆有匏爵。大德九年,正配位用匏爵有坫。圓議正位用匏,配位欽福用玉爵,取旨。

七曰戒誓。唐《通典》引《禮經》,祭前期十日親戒百官及族人,太宰總戒群官。唐前禮七日,《宋會要》十日。《纂要》太慰南向,司徒、亞終獻、一品、二品從祀北向,行事官以次北向、禮直官以誓文授之太尉讀。今天子親行大禮,止令禮直局管勾讀誓文。圓議令管勾代太尉讀誓,刑部尚書蒞之。

八曰散齋、致齋。《禮經》前期十日,唐、宋、金皆七日,散齋四日,致齋三日,國朝親祀太廟七日,散齋四日於別殿,致齋三日於大明殿。圓議依前七日。

九曰藉神席。《郊特牲》曰:“莞簟之安,而蒲越藁鞂之尚。”註:“蒲越藁鞂,藉神席也。”《漢舊儀》高帝配天紺席,祭天用六彩綺席六重。成帝即位,丞相衡、御史大夫譚以為天地尚質,宜皆勿修,詔從焉。唐麟德二年,詔曰:“自處以厚,奉天以薄,改用裀褥。上帝以蒼,其餘各視其方色。”宋以褥加席上,禮官以為非禮。元豐元年,奉旨不設。國朝大德九年,正位藁鞂,配位蒲越,冒以青繒。至大三年,加青綾褥,青錦方座。圓議合依至大三年於席上設褥,各依方位。

十曰犧牲。《郊特牲》曰:“郊特性而社稷太牢。”又曰:“天地之牛角繭栗。”秦用騮駒。漢文帝五帝共一牲。武帝三年一祀,用太牢。光武采元始故事,天地共犢。隋上帝、配帝,蒼犢二。唐開元用牛。宋正位用蒼犢一,配位太牢一。國朝大德九年,蒼犢二,羊、豕各九。至大三年,馬純色肥腯一,牲正副一,鹿一十八,野豬一十八,羊一十八。圓議依舊儀。神位配位用犢外,仍用馬,其餘並依舊日已行典禮。

十一曰香鼎。大祭有三,始煙為歆神,始宗廟則芮蕭裸鬯,所謂臭陽達於牆屋者也。後世焚香,蓋本乎,此非《禮經》之正。至大三年,用陶瓦香鼎五十,神座香鼎、香盒案各一。圓議依舊儀。

十二曰割牲。《周禮·司士》:“凡祭祀,師其屬而割牲,羞俎豆。”又《諸子》:“大祭祀正六牲之體。”《禮運》云:“腥其俎,熟其餚”,“體其犬豕牛羊。”注云:“腥其俎,謂豚解而腥之,為七體也。熟其殽爓,謂體解而爓臑之,嶁二十一體也。體其犬豕牛羊,謂分別骨肉之貴賤,以為眾俎也。”七體,謂脊、兩戶、兩拍、兩髀。二十一體,謂肩、臂、臑、脡、膊、胳、正脊、脡脊、橫脊、正脅、短脅、代脅並腸三、胃三、拒肺一、祭肺三也。宋元豐三年,詳定禮文所言,古者祭祀有牲,有豚解,有體解。豚解則為七,以薦腥;體解則為二十一,以薦熟。蓋犬豕牛羊,分別骨肉貴賤,其解之為體,則均也。皇朝馬牛羊豕鹿,並依至大三年割牲乃國禮。圓議依舊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