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元史》卷四十七·志第十四



汴粱路。上。宋開封府,為東京,屬京畿路。金為南京,屬南京路。太宗五年,崔立以南京降,仍為南京路。至元二十五年,改汴粱路。舊領歸德府,延、許、裕、唐、陳、亳、鄧、汝、潁、徐、邳、嵩、宿、申、鄭、鈞、睢、蔡、息、廬氏行襄樊二十州。至元八年,升申州府直隸行省,割亳、徐、邳、宿四州隸之,升申州為南陽府,割裕、唐、汝、鄧、嵩、廬氏行襄樊七州隸之。九年。廢延州入延津縣。三十年,升蔡州為汝寧府,直隸行省,割息、潁二州隸之。舊領開封、祥符、陽武、通許、太康、中牟、杞、鄢陵、尉氏、扶溝、陳留、延津、洧川,封邱十四縣。至元初,析鄭州之滎澤、原武二縣,析曹州之蘭陽縣來屬。戶三萬一十八,口十八萬四千三百六十七。壬子年數,領司一:

錄事司。舊設警巡院,至元十四年改錄事司。

縣十七:

開封,下。倚郭。祥符,下。倚郭。中牟,下。原武,下。鄢陵,中。滎澤,下,舊隸鄭州,至元二年來屬。封邱,中。金大定中,以河患,遷治新城。元初,又為河水所湮,復遷於故城。扶溝,下。陽武,下。杞,中。中統初,河決城北面,為水所圮。乃築新城於河北岸置縣。後又修故城,號南杞縣。延津,下。蘭陽,下。金析東明六鄉為蘭陽縣,取首鄉蘭陽多為名。舊隸曹州,至元初來屬。通許,下。尉氏。下。太康,下。洧川,下。陳留,下。

州五:

鄭州。下。金故州,屬南京路。元初因之。舊領管城、滎陽、汜水、河陰、原武、密、滎澤七縣。後析密縣隸鈞州,滎澤、原武二縣隸開封府。領縣四:

管城,下。倚郭。元初省司候司入之。滎陽,下。汜水,下。河陰。下。

許州。下。金故州,屬南京路。元初因之。領縣五:

長社,下。長葛,下。郾城,下。襄城,下。臨潁。下。

陣州。下。金故州,屬南京路。元初因之。領縣五:

宛邱,下。西華,下。商水,下。至元二年,省南頓、項城入之。後復置。南頓,下。延祐二年,復商水鎮為南頓縣。項城。下。至大二年,復置。

鈞州。下。金故州,屬南京路。元初因之。至元二年,析鄭州之密縣來屬。領縣三:

陽翟,下。新鄭,下。密縣。下。

睢州。下。金故州,屬南京路。元初因之。舊領襄邑、考城、柘城三縣。元初,置儀封縣於東明縣之通安堡,隸本州。領縣四:

襄邑,下。倚郭。考城,下。儀封,下。柘城。下。

河南府路。金河南府,屬南京路。元初改河南府路。舊領洛陽、宜陽、永寧、登封、鞏、偃師、孟津、新安澠池九縣。金升澠池縣為韶州,至元八年仍為澠池縣,改隸陝州。戶九千五百二,口六萬五千七百五十一。壬子年數。領司一:

錄事司。

縣八:

洛陽,至正二十六年,罷洛陽嵩縣宣慰司,嵩縣當是至正間析洛陽縣地置之。宜陽,下。永寧,下。登封,下。鞏縣,下。至正二十年,改立軍州萬戶府。孟津,下。新安,下,偃師。下。

州一:

陝州。下。金故州,又改西安軍。屬河南路。元初,仍為陝州。舊領陝、靈寶、湖城、閿鄉四縣。至元二年,省湖城縣入閿鄉,降韶州澠池縣來屬。領縣四:

陝縣,下。靈寶。下。至元三年,省入陝縣。八年,廢虢州為虢略縣,治靈寶。後復置靈寶縣,以虢略為巡檢司,並虢州之朱陽縣入之。澠池。下。金韶州,置澠池司侯司。至元二年,省司侯司。八年,降州為縣,隸本州。閿鄉。下。

南陽府。金申州,屬南陽路,以南陽縣為治所。金志漏申州,不載。至元八年,升為南陽府,以唐、鄧、裕、嵩、汝五州隸之。二十五年,改屬汴粱路。後直隸行省。戶六百九十二,口四千八百九十三。壬子年數。領縣二:

南陽,下。倚郭。有三鴉巡檢司。鎮平。下。本陽管鎮,金末置縣。

州五:

鄧州。下。金故州,屬南京路。至元八年,改隸南陽府。舊領穰縣、南陽、內鄉、淅川、順陽五縣。金末析南陽縣,置申州。元初,省淅川、順陽二縣入內鄉縣,升穰縣之新野鎮為縣。舊設錄事司,至元二年併入穰縣。領縣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