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元史》卷四十七·志第十四



穰縣,下。倚郭。內鄉,下。新野。下。

唐州。下。金故州,屬南京路。至元八年,改隸南陽府。舊領泌陽、比陽、湖陽、桐柏四縣。至元三年,以民力不及,廢湖陽、比陽,桐柏三縣。領縣一:

泌陽。下。倚郭。元初廢。至元九年,復置。大德五年,省入本州。至元十六年,知南陽府粱曾以唐、鄧二州為襄陽府所奪,爭之,復隸南陽府。唐、鄧二州改隸襄陽府年分闕。

嵩州。下。金故州,屬南京路。至元八年,改隸南陽府。舊領伊陽、福昌二縣。後福昌改隸河南府。至元三年,省伊陽縣入本州。領縣一:

盧氏。下。至元二年,隸南京路。八年,隸南陰府。十一年來屬。

汝州。下。金故州,屬南京路。至元八年,改隸南陽府。舊領粱、郟城、魯山、寶豐四縣。至元三年,廢郟城、寶豐入粱縣。後復置郟縣。領縣三:

粱縣,下。魯山,下。郟縣。下。

裕州。下。金故州,屬南京路。至元八年,改隸南陽府。舊領方城、舞陽、葉三縣。後即葉縣行隨州事,就置昆陽縣為屬邑。至元三年,罷州,並昆陽、舞陽二縣入葉縣。後復置舞陽縣。領縣三:

方城,下。倚郭。葉縣,下。舞陽。下。

汝寧府。金蔡州,屬南京路。至元七年,改隸汴粱路。三十年,行省平章政事伯顏言:“蔡州去汴粱遠,凡事稽誤,宜升散府。”遂升為汝寧府,直隸行省,以息、潁、信陽、光四州隸之。舊領汝陽、遂平、上蔡、西平、確山、平輿六縣。至元七年,省遂平、平輿二縣入汝陽。後復置遂平縣。抄籍戶口闕。至順錢糧戶數七千七十五。領縣五:

汝陽,下。倚郭。元初廢,後置。上蔡,下。西平,下。確山,下。遂平。下。

州四:

潁州。下。金故州,屬南京路。至元三十年,改隸汝寧府。舊領汝陰、泰和、沈邱、潁上四縣。至元二年,省四縣及錄事司入本州。後復置縣三:

太和,下。沈邱,下。潁上。下。

息州。下。金故州,屬南京路。中統三年廢,四年復置。至元三年,罷息州安撫司,以其民隸南京路。至元三十年,改隸汝寧府,舊領新息、新蔡、真陽、褒信四縣。至元三年,省四縣入本州。後又置二縣:

新蔡,下。至元四年置。真陽。下。

光州。下。宋故州,屬淮南西路。至元十二年,歸附,

隸蘄黃宣慰司。二十二年,同蘄、黃等州直隸湖廣行省。三十年,改隸汝寧府。領縣三:

定城,下。固始,下。宋末兵亂,徙治無常。至元十一年,復舊治。光山。下。兵亂地荒。至元十二年復置縣。

信陽州。下。宋信陽軍,屬京西北路。至元十四年,改信陽府,隸蘄黃宣慰司。十五年,降為州,屬湖廣行中書省。二十九年,改隸河南行省。三十年,來隸汝寧府。舊領羅山、信陽二縣。至元二十年,以羅山當馹置要衝,徙州治此,而移縣治於西南,號曰羅山新縣。戶三千四百一十四,口三萬三千七百五十一。至元七年數。領縣二:

羅山,下。倚郭。信陽。下。

歸德府。宋應天府。金改歸德府,屬南京路。金亡,宋復取之。元初,與亳州之酇縣同時歸附,置京東行省。未幾,罷。憲宗二年,置司、府、州、縣官以撫定新附之民。至元八年,升為散府,直隸行省,以宿、亳、徐、邳四州隸之。舊領睢陽、寧陵、夏邑、虞城、谷熟、碭山六縣。至元二年,析虞城、碭山二縣屬濟寧府,並谷熟縣入睢陽,酇縣入永州,又降永州為永城縣,與寧陵、夏邑二縣俱隸本府。抄籍之數闕。至順錢糧戶二萬三千三百一十七。領縣四:

睢陽,下。倚郭。永城,下。夏邑,下。舊隸永州。至元二年,來屬。未幾,廢。至元八年,復置,以碭山入之。寧陵。下。

州四:

徐州。下,金故州,屬山東西路。至元二年降為下州。舊領彭城、蕭、永固三縣及錄事司。至是省永固縣入蕭縣,省彭城縣、錄事司入本州。領縣一:

蕭縣。下。至元二年,併入徐州。十二年,復置。至正八年,升徐州為總管府,以邳、宿、滕、嶧四州隸之。十三年,降為武安州。以所轄縣隸歸德府,嶧、滕二州仍隸益都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