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元史》卷九十一·志第五十八



六年,詔太保劉秉忠與許衡、徐世隆等起朝儀。秉忠奏曰:“無樂以相須,則禮不備。”詔搜訪舊教坊樂工,得杖鼓色楊皓暗,笛色曹植,前行色劉進,教師鄭忠。依律運譜,被諸樂歌,六月而成,陳於萬壽山便殿,帝聽而善之,明年二月,秉忠奏以丙子觀禮。前期一日布綿式鷲實釙埃帝與皇后臨觀,禮文樂節悉無遣失。

十一年秋八月,制內庭曲舞。中書以上皇帝冊寶,下太常大樂署編運無射宮《大寧》等曲,及上鑄曲譜。當時議殿庭用雅樂,後不果用。十一月,增樂工八百人隸教坊司,是年,敕中都路建習樂堂,使樂工肄業其中。

四年,太常寺言:“自古帝王功成作樂,各有名,盛德形容,於是乎在。伏睹皇上踐阼以來,留心至治,聲名文物,思復承平之舊。首敕有司,修完登歌、宮縣、八佾樂舞,以備郊廟之用。若稽古典,宜有徽稱。謹案歷代樂名。黃帝曰《鹹池》、《龍門》、《大卷》,少老昊《大淵》,顓頊《六莖》,高辛《五英》、唐堯《大成》、《大章》,虞舜《大韶》,夏禹《大夏》,商湯《大濩》、周武《大武》。降及近代,威有厥名,宋總名曰《大晟》,金總名曰《大和》。今采輿議,權以數名,伏乞詳定,曰《大成》,按《尚書》‘蕭韶九成,風凰來儀’,《樂記》曰‘王者功成作樂’,《詩》雲‘展也大成’。曰《大明》,按《自虎通》言‘如唐堯之德,能大明天人之道。’曰《大順》,《易》曰‘天之所助者順’,又曰‘順乎天而應乎人’。曰《大同》,《樂記》曰‘樂者為同,禮者為異’《禮運》曰‘大道之行也,故人不獨親其親,不獨子其子,是之謂大同’。曰《大豫》,《易》曰‘豫順以動,故天地如之。’《象》曰‘雷出地奮,豫。先王以作樂崇德,般薦之上帝,以配祖考’。中書省遂定名曰《大成之樂》,乃上表稱賀,表曰:“高曰中天,已睹文明之化;豫霄出地,又聞正大之音,神人以和,祖考來格。欽惟皇帝陛下,潤色洪業,游意太平,愛從龍邸之潛,久敬鳳儀之奏。及登寶位,申命鼎司,謂雖陳堂上之登歌,而尚拐闕前之佾舞。方嚴禋祀,當備聲容,屬天語之一宣,乃春官之畢會。臣等素無學術,徒有汗顏。聿求舊署之師工,仍討累朝之典故,按圖索器,永言和聲,較鐘律於積黍之中,續琴調於絕弦之後,金而模,石而琢,蘆斯豎,筍斯橫,合八音而克諧,閱三歲而始就。列文武兩階之乾羽,象帝王四面之官庭。一洗哇淫之聲,可謂盛大之舉。既完雅器,未錫嘉名。蓋聞軒、昊以來,俱有《鹹》、《雲》之號,《莖》、《英》、《章》、《韶》以象德,《夏》、《濩》、《武》、《勺》以表功,洪惟國朝,誕受天命,地大物巨,人和歲豐。宜符古記之文。稱曰《大成之樂》。漢庭聚議,作章敢望於一夔,舜殿鳴弦,率舞願觀於百獸。”

十三年,以近畿樂戶多逃亡,僅得四十有二,復徵用東平樂工。十六年冬十月,命太常卿忽都於思召太常樂工。是月十一曰;大樂令完顏椿等以樂工見於香閣,文郎魏英舞迎神黃鐘宮曲,武郎安仁舞亞獻無射宮曲。十八年冬十月,昭睿順聖皇后將袝廟,制昭睿順聖皇后室曲舞。

十九年,王積翁奏請征亡宋雅樂器至京師,置於大作司。

二十年冬閏十有一月,太常卿忽都於思奏:“大樂見用石磐,聲律不協。稽諸古典,磐石莫善於泅濱,女真未嘗得此。今泅在封疆之內,宜取其石以制磐。”從之,選審聽音律大樂正趙榮祖及識辨磬材石工牛全,詣泗州采之。得磬璞九十,制編磬二百三十,命大樂鄰東革等料筒,應律者百有五。

二十一年大樂署言:“宜付本署收掌”,中書命八作司與之,鋪鍾二十有七,編鐘七百二十有三,特磐二十有二,編磐二十有八,饒六,單鐸、雙鐸各五,征、錞各大。

是年,復括江南樂工。明年正月,徙江南樂工八百家於京師。

二十三年,忽都於思義奏:“太廟樂器,編鐘、笙、匏,歲久就壞,音律不協。”遂補編鐘八十有一,合律者五十,造笙匏三十有四,舊紀作二十六年事,誤也。二十九年四月,太常太卿香山請採石增制編鐘,遣孔鑄馳擇往泅州,得磐璞五十八,制磐九十。大樂令毛莊等審聽之,得應律磬五十有人,於是編若始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