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英烈傳》第二十九回 欲滅跡縱火焚宮 遵遺命祝髮遁去

燕王既殺了連楹,又見徐輝祖引一隊兵來,與之巷戰,故不敢便逼近闕下,建 文帝因得在宮中打點。此時一班具位之臣,已各有所圖,皆不入朝矣。唯有數十忠 義之臣,或感恩深,或思義重,或激於君臣名分之難逃,竟不顧身家生死,入朝來 相傍。程濟因說建文帝道:“時至矣,不容緩矣!陛下雖不死殉,卻當以死傳。” 建文帝道:“死何以傳?”程濟道:“縱火焚宮,而以燼餘之袞冕為證,則不死而 死矣。然後祝髮遁去,便蹤跡不露,可安然長往矣。”建文帝點頭道“是”,遂命 內侍聚珠衣寶帳,並內努珍異於蘭香殿,縱火焚燒。一時宮中火起,皇后馬娘娘知 事不免,因領眾親幸嬪妃,皆赴火焚死。宮內外一時鼎沸,皆亂傳上崩矣。程濟同 諸臣,請建文帝至一秘殿,就宣左善世僧博洽,與帝將發剃去。剃完,帝脫去龍衣, 換上袈裟,並僧帽、僧鞋,竟為和尚。

正是: 可憐王者身,忽為佛弟子。 細想不須驚,太祖曾如此。 太祖未及終,建文全其始。 程濟就取出應文這張度牒,付與建文帝道:“此謀名與陛下相同,陛下應須領 受。”建文帝受了,程濟復取那一張度碟,問諸君道:“有師必有徒相從,不知誰 願為徒?”忽有二臣應聲而出,一個是御史葉希賢,一個是吳王教授楊應能,俱說 道:“臣二人名應度碟,已是前定之數,又何辭焉?”建文帝大悅。程濟因又使傅 洽替二人將發剃了,換上僧服,付與度碟,使其與帝相隨。其餘眾臣看見,俱伏地 哭道:“臣等受陛下深恩,縱不剃髮,也須從亡,少效涓埃。何忍頻年食祿,而一 旦危亡,便戛然棄去!”建文帝道:“相從固好,但恐人多,惹出是非,反為不美。” 程濟道:“事急矣,非留連之時。”建文帝因舉手揮諸臣退出。諸臣無奈,因大慟, 拜別而去。程濟遵太祖遺命,先令御史葉希賢,按察使王良,參政察運,教授楊應 能、工資、劉伸,中書舍人梁良玉、梁中節、宋和、郭節,刑部司務馮囗,待詔鄭 洽,欽天監正王之臣等十三人,從御溝水關而出,約於神樂觀相會。然後程濟與兵 部侍郎廖平,刑部侍郎金焦,侍讀史仲彬,編修趙天泰,檢討程亨,刑部郎中梁田 玉,鎮撫牛景先,太監周恕等九人,請建文帝至鬼門。

這鬼門內門在於禁中,外門直在太平門外,乃太祖暗設下一條私路,以備不虞。 緊緊封鎖,無人敢走,不知內中是何徑路,盡皆惶惶。此時燕兵滿城,不敢從宮門 直出,只得同走到鬼門。見鬼門的磚門堅厚,磚門外又有柵門緊護,建文帝心驚道: “似此牢固,如何可啟?”牛景先道:“陛下勿憂,待臣啟之。”遂在近侍手中, 取了一條鐵棒,要將柵門抉開。只道年久還要費力,不期鐵棒只一撥,那一扇柵門, 早已撥在半邊,露出磚門。再將鐵棒去搞磚門,誰知鐵棒才到門上,還不曾用力, 那兩扇磚門早呼啦一聲響,又雙雙開了。見一條路有物塞緊,眾皆吃驚。程濟忙上 前,將塞路之物,扯了些出來看,原來是燈草,因奏道:“太祖為陛下心機用盡矣!” 建文帝道:“何以知之?”程濟道:“只留此路,已見親愛之心。又恐空洞中蛇蟲 成穴,一時難行,故將燈草填滿其中,便蛇蟲不能容身又無人窺視。今事急,陛下 要行,只消一次,便肅清其路矣。非親愛之至,誰肯如此設策?”建文帝聽了,不 勝感激,又望太廟拜了四拜,方命近侍,點起許多火把,一路燒去。果然燈草見火, 只一點著,便頃刻成灰。只消半個時辰,早已將內鬼門直至外鬼門一路燈草,燒得 乾乾淨淨,竟成了一條草灰之路,且溫暖而無陰氣。君臣們平平穩穩走了出來。程 濟恐人蹤跡,被看出破綻,又吩咐近侍,將內外鬼門,照舊關好。然後九人隨建文 帝走到後湖邊。只因這一走,有分教:大位不保,年壽尚長。不知後來如何,且看 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