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英烈傳》第十七回 掩敗跡齊黃征將 爭戰功南北交兵

景隆外面雖然誇張,而心中卻甚懼怯,又不敢明告於人,只得暗暗懇求黃子澄 道:“燕王兵馬雖寡,卻有張玉、朱能、邱福、薛祿一班戰將,與次子高煦,皆能 爭慣戰,力敵萬人。朝廷將士照冊點名,雖有數百餘員,及至臨陣,卻無一人能挺 身力戰。唯瞿能父子,方算得好漢,又獨力難支,所以往往失利。明春大舉,必須 舉選幾員名將,搴旗斬將,方可成功。”黃子澄深以為然,因與齊泰商量,又薦武 定侯郭英,安陸侯吳傑,越雋侯俞通淵,都督平安、胡觀,請旨俱著會兵真定,以 征燕。又請旨賜李景隆斧鉞旌旄,加階進級,使得一意專征,節制諸將。朝廷俱準 了,例下旨來,各各奉行。中官領了敕書、斧鉞旌旄,往賜景隆。不期渡到江中, 忽然風雨大作,浪顛舟覆,將所賜之物,盡沒於水。人人見了,皆知為不祥之兆, 只得另備諸物,遣別官往賜。景隆見進階太子太師,又受斧鉞旌旄,得專生殺,一 發驕恣起來。及過了新春,又交四月,不得住在德州觀望,只得發兵。前至河間, 遍傳檄文,會郭英、吳傑等眾將,期於白溝河,合勢征燕。

燕王探知,因率兵將,進駐固安。道衍奏道:“燕雖連勝,卻是宋忠、耿炳文、 李景隆一輩無謀之人,故所向無前。今朝廷會集名將,合勢同進,卻非前比。大王 須命眾將,鼓勇勵志,方能克敵。若輕覷之,必有小失。”燕王道:“國師之言是 也。然據寡人看來,李景隆志大無謀,又喜自專,因是無用之物;郭英雖系名將, 然今老邁,定退縮而不敢前;平安雖英勇善戰,卻剛愎自用,無人幫助,不足畏也; 至於胡觀,驕縱不治;吳傑、俞通淵,懦而無斷,皆匹夫耳,無能為也。所以敢來 者,恃其兵眾耳。然兵眾豈可恃戰?不知兵眾則易亂,擊前則後不知,擊左則右不 應。既不相救,又不相聞,徒多何益。欲如古人之‘多多益善’者,能有幾人。況 彼將帥不專,而政令不一,紀律縱馳,而分數不明,皆致敗之由也。甲兵雖多,何 足畏哉!諸君但襪馬厲兵,聽吾指揮,吾取之如拾芥耳。”眾將皆踴躍道:“大王 料敵如神,臣等敢不效命。”燕王大喜,遂進兵蘇家橋,列營以待。

李景隆一向懼怕燕王,今見朝廷敕命郭英等諸將相助,合兵進討,不覺一時又 膽大起來,竟領諸軍,進次於白溝河。因命郭英、吳傑、俞通淵,各自分營,相為 犄角;瞿能、平安、陸涼、滕聚眾將,俱齊集麾下。朝廷又慮景隆輕敵,復令魏國 公徐輝祖,率軍三萬,以為景隆之殿。一時聚會白溝河,合兵共六十萬,連營數十 里,矽旗耀日,金鼓震天。視彼燕軍,直如泰山壓卵。

不知燕王龍觀虎視,全不放在眼裡,竟列兩營,一營列於河南,一營列於河北, 親自往來指揮眾將出戰。李景隆見燕王臨陣,也建大將旗號,立馬營前發令道: “燕王背負朝廷,系是反叛,誰能擒來,便算頭功。”令還未曾傳完,瞿能早飛馬 出陣應道:“待末將擒來,獻與元帥。”就衝過陣來。燕陣上邱福看見,忙接住廝 殺。二人戰了三十餘合,不分勝敗。瞿能之子,看見父親不勝,便一馬衝出夾攻。 燕陣李彬,早接住廝殺。平安看見殺得熱鬧,因大叫道:“無名小子,怎容他久戰, 我來也!”燕陣上陳忠看見,便縱馬而出,接著廝殺。燕營將士見程能父子與平安 勇不可當,邱福三將敵他不過,一時心驚,忙著入去報知燕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