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資治通鑑》元紀六 起強圍大淵獻正月,盡著雍困敦十二月,凡二年



僧格嘗奏上都留守司錢穀多失實,召留守喇呼爾、賀仁傑廷辯。仁傑曰:“臣漢人,不能禁吏戢奸,致錢穀耗損,臣之罪。”喇呼爾曰:“臣為長,印在臣手,事未有不關白而能行者,臣之罪。”帝曰:“以爵讓人者有之,未有爭引咎歸己者,其置勿問。”

帝追念帝挺,問董文用曰:“商孟卿今年幾何?”對曰:“八十。”帝甚惜其老而嘆其康強。挺鏇卒。後追贈魯國公,諡文定。

丙寅,賜瀛國公趙懦面錠。

湖文省言:“左右江口谿峒蠻獠置四總管府,統州縣峒百六十,而所調官畏憚瘴癘,多不敢赴,請以漢人為達嚕噶齊。軍官為民職,雜土人用之。”就擬瓜勒佳素赫等七十四人以聞,從之。

大同民李伯祥、蘇永福八人,以謀逆伏誅。

庚午,哈都犯邊。

丙子,始造鐵羅圈甲。

遣瀛國公趙叛Х鴟ㄓ諭練。

己卯,詔免儒戶雜徭。

僧格請令集賢院諸司,分道鉤考江南郡學田所入羨餘,貯之集賢院,以給多才藝者。從之。

十一月,壬午,鞏昌路荐饑。免田租之半,仍以鈔三千錠賑其貧者。

丁亥,以山東按察使何榮祖為中書省參知政事。

修國子監以居胄子。

禁有分地臣私役富室為柴米戶及賦外雜徭。

柳州民黃德清叛,潮州民蔡猛等拒殺官軍,並伏誅。

己亥,命李思衍為禮部侍郎,充國信使;以萬努為兵部郎中,副之,同使安南,諭陳日烜親身入朝,否則必再加兵。

時有佞諛者,諷大都民史吉等請為僧格立石頌德,帝曰:“民欲立則立之。”仍以告僧格,使其喜也。於是翰林制文,題曰:“王公輔政之碑。”

僧格恩寵方盛,自近戚、貴人見之,皆屏息遜避,董文用獨不附之。僧格令人諷文用頌己功於帝前,文用不答;僧格又自謂文用曰:“百司皆具食丞相府,獨御史台未具食耳。”文用亦不答。

辛丑,馬八兒國遣使來朝。

初,帝遣荊湖、占城行省參知政事伊赫密實使馬八兒國,取佛缽舍利。浮海阻風,行一年乃至,得其良醫善藥,遂與其國人來貢方物,又以私錢購紫檀木殿材,並獻之。嘗侍帝於浴室,問:“汝逾海者凡幾?”對曰:“臣逾海四矣。”帝憫其勞,遙授江淮行尚書省左丞、行泉府大卿。

甲辰,僧格以總制院統西蕃諸司軍民錢穀,事體甚重,宜有以崇之,奏改為宣政院,秩從一品,用三台銀印,帝從之。命僧格以本官兼宣政使、領功德司使事。

十二月,丁巳,哈都兵犯邊,巴圖額森托迎擊,死之。

朔方軍興,糧糗粗備,而誅責愈急,董文用謂僧格曰:“民急矣,外難未解而內戕其根本,丞相宜思之!”又持外郡所上盜賊之目,謂之曰:“百姓豈不欲生養安樂哉?急法苛斂,使至此耳。御史台所以救政事之不及者,丞相當助之,不當抑之也。御史台不得行,則民無所赴訴而政日亂,將不止台事不行也。”浸忤僧格意,摭拾台事百端,文用日與辨論,不為屈。於是具奏僧格奸狀,帝報之,語秘,人莫聞。僧格日誣譖文用於帝曰:“在朝惟董文用戇傲不聽令,沮撓尚書省,請痛治其罪。”帝曰:“彼御中職也,何罪!且文用端謹,朕所素知,汝善視之!”鏇遷大司農。時欲奪民田為屯田,文用固執不可,復遷翰林學士承旨。

先是安圖將兵臨邊,為實里吉所執,一軍皆沒。至是八鄰來歸,從者凡三百九十人,賜鈔萬二千五百一十三錠。

辛未,僧格言:“分地之臣,例以貧乏為辭,希覬賜與。財非天墜地出,皆取於民,苟不慎其出入,恐國用不足。”帝曰:“自今不當給者,汝即畫之,當給者宜覆奏,朕自處之。”

乙亥,湖頭賊張治囝掠泉州,免泉州今歲田租。

丙子,伊蘇布哈以實勒們叛,甘肅行省官合兵討之,皆自縛請罪。獨實勒們以其屬西走,追獲之,以歸於京師。

先是宋供奉汪元量從三宮入燕,授瀛國公書。帝聞其能琴,嘗召入禁中,令鼓琴,稱善。元量乞歸,許之。是冬,元量歸杭州,具言:“謝太后臨歿遺言,欲歸葬紹興。全太后為尼。瀛國公學佛,號木波講師。”遺老聞之,有泣下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