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資治通鑑》元紀三十二 起強圉作噩七月,盡著雍掩茂十二月,凡一年有奇



趙普勝同青軍兩道攻安慶,淮南行省左丞余闕,拒戰月餘,賊竟敗走。安慶倚小孤山為藩蔽,命義兵元帥胡巴延統水軍戍焉。冬,十月,壬戌,陳友諒自上游直搗小孤山,巴延與戰四日夜,不勝,趨安慶,賊追至山口鎮。明日,癸亥,遂薄城下,闕遣兵扼於觀音橋。俄饒州祝寇攻西門,余闕擊斬之,其兵乃退。

壬申,吳中翼大元帥常遇春,率廖永安等自銅陵進攻池州。永安去城十里,而常遇春及吳國寶率舟師抵城下合攻,自辰至巳,破其北門,遂入其城,執元帥洪某,斬之,擒別將魏壽、徐天麟等。官軍敗走,薄暮,復以戰船數百艘來逆戰,復大敗之,遂克池州。

甲申,吳國公閱軍於大通江,遂命元帥繆大享率兵攻揚州路,克之;青軍元帥張明鑑以其眾降。先是至正十五年,明鑑聚眾淮西,以青布為號,名青軍,人呼為“一片瓦”。其黨張監驍勇,善用槍,又號為“長槍軍”,暴悍,專事剽掠,由含山、全椒轉掠六合、天長至揚州,人皆苦之。

時鎮南王博囉布哈鎮揚州,招降明鑑等,以為濠、泗義兵元帥,俾駐揚州,分屯守御。久之,明鑑等以食盡,復謀作亂,說鎮南王曰:“朝廷遠隔,事勢未可知。今城中糧乏,眾無所託命,殿下世祖孫,當正大位,為我輩主,出兵南攻,以通糧道,救飢窘。不然,人心必變,禍將不測。”鎮南王仰天哭曰:“汝不知大義。如汝言,我何面目見世祖於宗廟耶?”麾其眾使退,明鑑等不從,呼噪而起,因逐鎮南王而據其城。鎮南王走淮安,為趙君用所殺。

明鑑等凶暴益甚,屠城中居民以為食,至是兵大敗不支,乃出降,得其眾數萬。置淮海翼元帥府,命元帥張德麟、耿再成守之。改揚州路為淮海府,以李德林知府事。城中居民僅存十八家,德林以舊城虛曠難守,乃截城西南隅,築而守之。

戊戌,曹州賊入太行山,達實巴圖爾與知樞密院事達哩瑪實里以兵討曹州賊,官軍敗潰,達哩瑪實里死之。

是月,靜江路山崩,地陷,大水。

關中賊散走南山者,出自興元,陷秦、隴,據鞏昌,有窺鳳翔之志。察罕特穆爾即分兵入守鳳翔,而遣諜者誘賊圍其城,賊果來攻之,厚數十重。察罕特穆爾自將鐵騎,晝夜馳二百里往赴。比去城裡所,分軍張左右翼掩擊之,城中軍亦開門鼓譟而出,內外合擊,呼聲動天地。賊大潰,自相踐蹂,斬首數萬級,伏屍百餘里,餘黨皆遁還,關中悉定。

十一月,辛丑,山東道宣慰使董摶霄,復請令江淮等處各枝官軍,分布連珠營寨,於隘口屯駐守御,且廣屯田以足軍食,從之。

汾州桃、杏花。

壬寅,賊侵壺關,察罕特穆爾以兵大破之。

十二月,丙戌,徐壽輝將明玉珍陷重慶路,據之。

玉珍,隨州人,世農家,身長八尺,目重瞳,以信義為鄉黨所服。初聞壽輝兵起,集鄉兵,屯於青山,結柵自固。未幾,降於壽輝,授元帥,隸倪文俊麾下,鎮沔陽。與官軍戰湖中,飛矢中右目,微眇,既而以兵千人,槳斗船五十,溯夔而上。時青巾盜李喜喜,聚兵苦蜀,義兵元帥楊漢以兵五千御之,屯平西。左丞相鄂勒哲圖鎮重慶,置酒飲漢,欲殺之,漢覺,脫身走,順流下巫峽。遇玉珍,訟之,且言重慶可取狀,玉珍未決,萬戶戴壽曰:“攻重慶,事濟據蜀,不濟,歸無損也。”從之,遂進克其誠,鄂勒哲圖遁。父老迎入城,玉珍禁侵掠,市肆晏然,降者相繼。

己丑,吳國公下令釋輕、重罪囚,以干戈未寧,人心初附故也。

丁酉,慶元路象山縣鵝鼻山崩。

戊戌,翰林學士承旨歐陽玄卒。

初,汝、潁盜起,蔓延南北,州縣幾天完城。玄獻招捕之策千餘言,時不能用,遂乞致仕,帝不允。會大赦,宣赴內府。玄久病不能步履,丞相傳旨,肩輿至延春閣下。及卒,賜賻甚厚,贈大司徒,追封楚國公,謚曰文。玄性度雍容,處己儉約,為政廉平,歷官四十餘年,冊命、制誥多出其手。

己亥,流星如金星大,尾約長三尺餘,起自太陰,近東而沒,化為青白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