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資治通鑑》元紀三十二 起強圉作噩七月,盡著雍掩茂十二月,凡一年有奇



吳國公命提刑按察司僉事分巡郡縣錄囚,凡笞罪者釋之,杖者減半,重囚杖七十。其有贓者免徵,武將征討有過者皆宥之。左右或言:“去年釋罪囚,今年又從末減,用法太寬,則人不畏法,無以為治。”吳國公曰:“自喪亂以來,民初離創殘,以歸於我,正當撫綏之;況其間有一時誤犯者,寧可盡法乎!大抵治獄以寬厚為本,而刑新國則宜用輕典,若執而不變,非時措之道也。”

丙辰,吳國公遣兵取建德路。

先是鄧愈、朱文忠、胡大海,率兵由昱嶺關進攻建德,道出遂安,長槍元帥餘子貞以兵來拒,愈等擊敗之,追至淳安,降其眾三千餘人。遂安守將洪某,率兵五千援淳安,大海與之戰,擒將士四百餘人。由是直抵建德,參政布哈、院判慶壽等皆遁,父老何良輔等以城降。改建德路為嚴州府。

以周全為湖廣行省參知政事,統鄂囉等軍,移鎮嵩州白龍寨。

丁巳,田豐陷益都路。

察罕特穆爾欲赴召涿州,而曹、濮賊方分道逾太行,焚上黨,掠晉冀,陷雲中、雁門、上郡,烽火數千里,復大掠而南。察罕特穆爾留御之,先遣兵伏南山阻隘,而自勒重兵屯聞喜,絳州賊果出南山,縱伏兵橫擊之,賊皆棄輜重走山谷。遂分兵屯澤州,塞碗子城,屯上黨,塞吾兒谷,屯并州,塞井陘口,以杜太行。諸道賊屢至,守將數血戰,擊卻之,河東悉定。

進陝西行省右丞,兼行台侍御史、同知河南行樞密院事。於是朝廷乃詔察罕特穆爾守御關陝、晉冀,鎮撫漢沔、荊襄,便宜行事。察罕特穆爾益務練兵訓農,以平定四方為己責。

夏,四月,己已朔,趙普勝自樅陽寇池州,陷之,執吳守將趙忠。

庚午,江浙行省左丞楊鄂勒哲以舟師攻徽州,吳將胡大海等擊敗之。丁丑,鄂勒哲又攻建德,吳將朱文忠擊敗之,鄂勒哲遁去。

甲戌,陳友諒陷龍興路,省臣道通、和尼齊棄城遁。

壬午,田豐陷廣平路,大掠,退保東昌,詔元帥方托克托以兵復廣平。

癸未,以諸處捷音屢至,詔頒《軍民事宜十一條》。

甲午,陳友諒遣部將王奉國陷瑞州路。

是月,帝如上都。

察罕特穆爾、李思齊,會宣慰使張良弼,良中郭擇善,宣慰同知拜特穆爾,平章政事定珠,總帥汪長生努,各以所部兵討李喜喜於鞏昌,李喜喜敗入蜀。察罕特穆爾駐清湫,思齊駐斜坡,良弼駐秦州,擇善駐崇信,拜特穆爾駐通渭,定珠駐臨洮,各自除路府州縣官,征納軍需。思齊、良弼同謀襲殺拜特穆爾,分總其兵;思齊尋又殺擇善。

五月,戊戌朔,以方國珍為江浙行省左丞兼海道運糧萬戶。

察罕特穆爾遣其將以兵復冀寧。

劉福通攻汴梁,壬寅,守將珠展棄城遁。福通遂入城,立宮闕,自安豐迎其主小明王居之以為都。

陳友諒遣部將康泰、邵宗、鄧克明等以兵寇邵武路。

庚戌,陳友諒陷吉安路。

癸丑,監察御史密濟爾海、七十等,劾太保、中書右丞相台哈布哈;乙卯,削台哈布哈官,安置蓋州。

初,台哈布哈奉命討賊,既渡河,即上疏謂:“賊勢張甚,軍行宜以糧餉為先。昔漢韓信行軍,蕭何饋糧,方今措置,無如丞相泰費音者。如令泰費音至軍中供給,事乃可濟;不然,兵不能進矣。”其意實銜泰費音,欲其至軍中即害之地。時參知政事布延特穆爾、張晉等分省山東,二人者嘗劾壽圖不進兵,台哈布哈至,則以其饋運不前斷遣之。又以知樞密院事鄂勒哲特穆爾為右丞之日,嘗劾其罪,亦加以失誤專制之罪,擅改其官,征至軍,欲害之。事聞,廷議喧然。左丞相泰費音,以其欲害己也,遂諷御史劾其緩師拒命,而於帝前力排之。於是下削奪之詔,以知樞密院事烏蘭哈達代總其兵,仍命烏蘭哈達節制河北諸軍,河南行省平章政事周全節制河南諸軍。

辛酉,陳友諒兵陷撫州路。

是月,山東地震,天雨白毛。

六月,戊辰朔,台哈布哈伏誅。

台哈布哈聞有詔,夜,馳詣劉哈喇布哈求救解。劉哈喇布哈,故台哈布哈部將也,以破賊累有功,拜淮南行省平章政事,時駐兵保定,見台哈布哈至,因張樂大宴,舉酒慷慨言曰:“丞相國家柱石,有大勳勞如此,天子終不害丞相,是必為讒言所間。我當往見上白之,丞相毋憂也。”即走至京,見泰費音。泰費音問其來故,哈喇布哈具以告。泰費音曰:“台哈布哈大逆不道,今詔已下,爾乃敢妄言耶?不審處,禍將及爾矣!”哈喇布哈聞泰費音言,噤不能發。泰費音度台哈布哈必在哈喇布哈所,即語之曰:“爾能致台哈布哈以來,吾以爾見上,爾功不細矣。”哈喇布哈因許之,泰費音乃引入見帝,賜賚良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