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資治通鑑》元紀三十二 起強圉作噩七月,盡著雍掩茂十二月,凡一年有奇



及士誠與達實特穆爾合謀,文炳率眾圍鄂勒哲營,鄂勒哲遣吏致牲酒為可憐之意,曰:“願少須臾無死,得以底里上露。”文炳報不可。鄂勒哲乘城拒戰,十日,力盡,自經死,其弟巴延亦自殺,文炳解衣裹鄂勒哲屍,瘞祭之。其後追封鄂勒哲潭國公,謚忠愍,巴延衡國公,謚忠烈。

鄂勒哲部將員成等欲為報仇,遣苗軍元帥台哈布哈奉書納款於建康,且言其部將李福等三萬餘人在桐廬,皆願效順,吳國公命朱文忠往撫之。

庚寅,以婁都爾蘇為御史大夫,詔作新風紀。

九月,丁酉朔,詔授錫班特穆爾同知河東宣慰司事,其妻雲中郡夫人,子觀音弩贈同知大同路事,仍旌表其門。先是錫班特穆爾為趙王位下總管府事,其妻嘗保育趙王,及是部落明里叛,欲殺王,錫班特穆爾與妻謀,以其子觀音弩服王平日衣冠居王宮,夜半,夫妻衛趙王微服遁去。賊至,遂殺觀音弩,趙王得免。事聞,故旌其忠焉。

褒封唐贈諫議大夫劉蕡為昌平文節侯。

關先生攻保定路,不克,遂陷完州,掠大同、興和塞外諸郡。

中書左丞張沖,請立團練安撫勸農使司二道,一奉元、延安等處,一鞏昌等處,從之。

壬寅,詔中書參知政事布延布哈、治書侍御史李國鳳經略江南。

癸卯,詔以福建行省平章政事慶圖為江南行台御史在夫。時行台治紹興,所轄諸道,多為吳所有,而明、台則制於方國珍,杭、蘇則制於張士誠,憲台綱紀,不復可振,徒存空名而已。

丙午,賊兵攻大同路。壬戌,平定州陷。

乙丑,陳友諒陷贛州路,江西行省參政全普諳薩里及總管哈納齊死之。

時江西下流諸郡,皆為友諒所據,普諳薩里乃與哈納齊戮力同守。友諒遣其將圍城,因使人脅之降,普諳薩里斬其使,日擐甲登城拒之。力戰凡四月,兵少食盡,遂自剄。哈納齊守贛尤有功,城陷之日,賊將脅之使降,哈納齊謂之曰:“與汝戰者我也。爾毋殺吾民,當速殺我。”遂遇害。

冬,十月,辛未,吳將胡大海取蘭溪州。

先是大海至婺之鄉頭,擒萬戶趙布延布哈等,平其五壘。是日,進攻蘭溪,官軍千人出戰,敗之,克其城,廉訪使趙秉仁等被執。立寧越翼元帥府,分兵守其要害,遂進攻婺州路。

甲戌,吳將徐達、邵榮克宜興。

先是達等攻宜興,久不下,吳國公遣使謂達等曰:“宜興城小而堅,猝未易拔。聞其城西通太湖口,張士誠餉道所由出,若以兵斷其餉道,彼軍食內乏,城必破矣。”達等乃分兵絕太湖口,而併力急攻,遂拔其城。

同知樞密院事廖永安,復率舟師擊士誠於太湖,乘勝深入,遇呂珍,戰敗,遂為所獲,士誠欲降之,不屈。

壬午,監察御史楊珠制哈,劾中書右丞相綽斯戩任用私人都埒及妾弟崔鄂勒哲特穆爾,印造偽鈔,事將敗,令都埒自殺以滅口。綽斯戩乃請解機務,詔止收其印綬。乙酉,監察御史達爾瑪實哩、王彝等復劾之,請正其罪,帝終不聽。

壬辰,大同路陷,達嚕噶齊鄂勒哲特穆爾棄城遁。

是月,博囉特穆爾統領諸軍復曹州。

十一月,辛丑,吳立管領民兵萬戶府。

吳國公曰:“古者寓兵於農,有事則戰,無事則耕,暇則講武。今兵爭之際,當因時制宜,所定郡縣,民間武勇之材,宜精加簡拔,編輯為伍,立民兵萬戶府領之,俾農時則耕,閒則練習,有事則用之。事平,有功者一體升擢,無功者還為民。如此,則民無坐食之弊,國無不練之兵,以戰則勝,以守則固,庶幾寓兵於農之意也。”

癸卯,陳友諒陷汀州路。

丁卯,田豐陷順德路。

先是樞密院判官劉起祖守順德,糧絕,劫民財,掠牛馬,民強壯者令充軍,弱者殺而食之。至是城陷,起祖遂盡驅其民走入廣平。

甲子,吳國公以胡大海兵攻婺州,不克,乃自將親軍副都指揮使楊璟等師十萬往攻之。

十二月,乙丑朔,日有食之。

癸酉,關先生、破頭潘、沙劉二等由大同直犯上都,焚毀宮闕;留七月,乃轉略遼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