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資治通鑑》宋紀一百七十二 起柔兆敦牂七月,盡屠維作噩十二月,凡三年有奇



蒙古萬戶郝和尚,奉詔還治太原,請凡遠道租稅、鹽課過當者,悉蠲除之。

二月,辛丑,荊湖帥臣陳韡言:“國家以火德王,於火德之祀,合加欽崇。炎帝陵在衡州茶陵縣,廟久弗治,請相度興修,以稱崇奉之意。”從之。

丙午,周垣請申明十七、十八界會子並永行用,以堅民信;左司趙汝暨請更造十九界;太常博士黃洪請不用會子,停賣鹽鈔。狂言惑眾,宜正妄誕之罪,詔各罷所居官。

丁未,監察御史陳垓,請宣諭輔臣申飭吏部,未歷郡者不許為郎,已為郎者更迭補外,未歷縣者必令須入,已作縣者須及任滿,闕次必依先後,毋或改差,庶抑僥倖以重名器;從之。

蒙古釋奠孔子廟,致胙於呼必賚。呼必賚問張德輝曰:“孔子廟食之禮何如?”對曰:“孔子為萬世王者師,有國者尊之,則嚴其廟貌,修其時祀。其崇與否,於聖人無所損益,但以此見時君崇儒重道之意何如耳。”呼必賚曰:“今而後此禮勿廢。”呼必賚又問:“典兵與宰民者為害孰甚?”對曰;“軍無紀律,縱使殘暴,害固非輕。若宰民者頭會箕斂以毒天下,使祖宗之民如蹈水火,為害尤甚。”呼必賚曰;“然則奈何?”對曰:“莫若更遣族人之賢如昆布哈者,使掌兵權,勛舊如呼圖呼者,使主民政。若此,則天下均受賜矣。”

三月,甲寅,督視趙葵上將士泗州解圍之功。詔:“奇功特與補轉四官,其餘補轉有差。其淮西招撫司應援立功將士,並與比類推賞。”

泗州之圍也,前鋒軍統制田智淵父子,戰死於潮河壩,甲戌,詔贈智淵父子官,恤其家。尋立廟泗州,賜額以旌忠節。

乙亥,陳垓言:“民命與國脈相維,獄論不當,刑罰不中,則無以保斯民之命,尚何以保吾國之命脈?”因極言檢核、決獄、疏決、推勘、拘鎖、刺環、奏裁、詳覆、重勘、追證十弊;從之。

蒙古主殂於杭錫雅爾之地,年四十三。葬起輦谷,廟號定宗。自太宗皇后稱制以來,法度不一,內外離心。至是國內大旱,河內盡涸,野草自焚,牛馬死者十八九,人不聊生。諸王及各部,又遣使於諸郡徵求貨財,或於西蕃、回鶻索取珠璣,或於東海搜取鷹、鶻、驛騎絡繹,晝夜不絕,民力益困。皇后立庫春子實勒們聽政,諸王大臣多不服。

夏,四月,癸未,詔:“督視趙葵,累奏結局。朕問勞念功,深有勒歸之意。但北兵雖退,邊備當嚴;更宜勉留,以副隆委。”

辛卯,權禮部侍郎兼國子祭酒徐鹿卿言:“生員李寧先,飲酒爭競,見害市人,辱學校,玷士類,由臣誨飭無狀,請行罷斥。”詔:“覽卿所陳,痛自引咎,此固師儒之責。但學校規矩久弛,今當申嚴,宜自安置。”帝眷鹿卿甚厚,而忌者浸多。有撰偽疏托鹿卿以傳播,歷詆宰相及百執事,鹿卿初不知也,遂力辨上前,因乞去。帝曰:“去則中奸人之計矣。”令臨安府根捕,事連勢要,獄不及竟。鹿卿累疏告老,鏇致仕。

甲午,以太常寺奏請,景靈宮行事日,請更定後殿饗禮拜跪之數。詔:“朕祗承宗廟,何敢憚勞!何一依舊式。”

乙未,朝獻景靈宮;丙申,亦如之。

庚子,詔:“臨安守臣趙與,充明堂大禮提點事務。”

蒙古張德輝將歸真定,為呼必賚陳先務七事,曰敦孝友,擇人才,察下情,貴兼聽,親君子,信賞罰,節財用。呼必賚稱其字輝甫而不名,賜坐,贈賚優渥。

五月,庚戌,以闕雨,詔錄行在繫囚。

壬戌,諸王宮大國小教授李桂高進對,言淮、蜀之險。帝曰:“及此閒暇之時,當作規模備御。”

督視、樞密使趙葵奏乞結局,詔候來春入奏。癸亥,詔:“趙葵視師於外,今已期年,忠力具宣,威聲卓著,既成卻敵之效,復宏預備之規。肯為朕留,尤見體國,可無恩典,少示褒崇!特進三秩,依前知樞密院事兼參知政事、督視江淮、京湖軍馬兼知建康府、江東安撫使、行宮留守,仍加恩。”

乙丑,詔:“陳韡出鎮南服,備殫忠勤,軍民安平,蠻猺綏輯,特進一秩,依前知樞密院事、湖南安撫大使兼知潭州、節度廣西。余玠除兵部尚書,依舊四川安撫制置使兼知重慶府,仍兼四川總領、夔路轉運使。賈似道除刑部尚書,依舊京湖安撫制置使兼知江陵府兼夔路策應使,仍兼湖北點領。邱岳除兵部侍郎,依舊淮東安撫制置使兼知揚州兼淮西制置使。呂文德除侍衛馬軍都指揮使,依前保康軍承宣使、右領軍衛上將軍、樞密院副都承旨兼知濠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