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資治通鑑》宋紀一百七十二 起柔兆敦牂七月,盡屠維作噩十二月,凡三年有奇



辛未,詔:“西湖北山護國寺後龍洞,泉源澄深,靈異感格,可賜‘護國龍祠’為額,永充祈禱。”

秋,七月,辛亥,以王伯大為參知政事,應彳繇同知樞密院事,給事中謝方叔為端明殿學士、簽書樞密院事,吏部尚書史宅之為端明殿學士、同簽書樞密院事,趙與資政殿學士,與執政恩例,提領戶部財用,仍知臨安府。

丁卯,賜洪咨夔謚忠文。

癸酉,王伯大除職予郡,以監察御史陳垓論之也。

八月,丙戌,范鍾乞免祠祿,不許。

丁亥,督視趙葵辭轉三官,凡六上奏,詔不允。

戊子,以雷州所屯經略司水軍頗橫,詔守臣節制。

乙未,詔:“王疇更削官一等,正其括田擾民之罪。”

丙申,詔:“大理寺丞林炎,對疏狂妄,動搖國本,奪官三等,押出國門。”

庚子,帝諭輔臣曰:“所在監司、帥守,輕行括籍,多因細事事,中以深文,甚而置之死地,往往利其財耳,真所謂殺越人於貨。至於用刑,自有成法,今有司率意任情,更不遵守條令。凡此皆當禁止。可禋明肆赦,益加申嚴,如有非辜越訴,究證得實,必論如律。”

壬寅,周坦言:“明堂肆赦,州郡奉行不虔,有稽遲、隱匿、文具三弊,宜革去以昭溥博之仁。”從之。

甲辰,詔戶部嚴革諸路州縣增收多量苗米之弊。

高斯得遷浙東提點刑獄,劾知處州趙善瀚、知台州沈塈等倚勢厲民,不報。

九月,己未,朝獻景靈宮。庚申,朝享太廟。辛酉,大饗於明堂,大赦。是夕,雷。

冬,十月,甲戌朔,參知政事別之傑,三奏乞歸田裡,除資政殿大學士、知紹興府。

乙亥,以應彳繇,謝方叔並權參知政事。

詔改高斯得江西轉運判官,斯得辭免,上言:“臣劾趙善瀚等,未聞報可,固疑必有黨與,惑誤聖聰者。今蒙恩除,乃知中臣所料。善瀚系侍御史周坦之婦翁,贓吏之魁,錮於聖世,鄭清之與之有舊,復與州符。沈塈者,簽書樞密院史宅之妻黨也。祖宗以來,未有監司按吏一不施行者,壞法亂紀,未有甚此。臣身為使者,劾吏不行,反叨易節,若貪榮冒拜,則與世之頑鈍無恥者何異!乞並臣鐫罷,以戒奉使無狀者。”章既上,坦自謂己任台諫而反見攻,遍懇同列論斯得,同列難之。坦計急,自上章劾罷斯得新任。未幾,坦亦罷,善瀚等竟罷去。

十一月,丙午,太傅、右丞相兼樞密使鄭清之乞歸,不許。

蒙古萬戶郝和尚,以歲飢,出谷千石助國用。

十二月,辛巳,以嚴寒,出封樁庫十八界官楮二十萬,令三衙賑軍。

是歲,蒙古駙馬蘇布特卒。蘇布特佐太祖創業,及取河南,定西域,功居多。後追封河南王,謚忠定。

淳祐九年蒙古定宗皇后稱制元年

春,正月,乙巳,皇侄宜州觀察使孟啟,特授慶遠軍節度使,進封益國公。

庚申,詔:“周世宗八世孫柴彥潁,特授承務郎,襲封崇義公。”

詔:“兩淮、京湖、沿江制帥司行下所隸,勸諭軍民從便耕種,秋成日官司不得分收。”

癸亥,知臨安府趙與,請以沒官田五百畝有奇付本府創慈幼局,以養遺棄嬰兒,置藥局以療閭閻之疾病;從之。

丁卯,許應龍薨,諡文簡。

己巳,范鍾薨。鍾為相,重惜名器,雖無赫赫可稱,而清德與李宗勉齊名。諡文肅。

辛未,給臨安府官田三百畝付表忠觀,以旌錢氏之功德。

二月,丁亥,詔:“刑部及諸路監司,刑獄案卷速與理決,仍差屬官往州縣獄審斷,毋令奸胥作弊,濫及非辜。”

庚子,鄭清之再乞歸田裡,詔不許。

辛丑,監察御史朱景彝,言刑獄民命所系,請諭所司刷諸處已奏文案,為限日處分行之。

閏月,癸卯朔,詔:“安南國王陳日逨,特進、檢校太尉兼御史大夫、上柱國、安南國王。”

趙葵視師既久,屢有奏捷,帝思所以處之,鄭清之曰:“非使作相,不足以酬勞。陛下豈以臣故耶?臣必不因葵來遽引退,臣願居左,葵居右。”帝從其言。甲辰,以鄭清之為太師、左丞相兼樞密使,進封魏國公;趙葵為右丞相兼樞密使;應彳繇、謝方叔並參知政事;陳韡觀文殿大學士、福建安撫大使、知福州;吳淵端明殿學士、沿江制置使、江東安撫使兼知建康府、行宮留守;趙希暨端明殿學士、知建寧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