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資治通鑑》宋紀九十七 起柔兆敦牂七月,盡強圉協洽四月,凡十月



戊午,許翰罷知亳州。己未,徐處仁罷知東平府,吳敏罷知揚州。以唐恪為少宰兼中書侍郎,何為中書侍郎,禮部尚書陳過庭為尚書右丞,開封府尹聶昌同知樞密院事。

時翰、處仁主用兵,而吳敏、耿南仲欲和,議不合。翰先罷,處仁又與敏爭於帝前,處仁怒,擲筆中敏面。南仲與恪、昌欲排去二人而代之位,諷中丞李回論之,於是俱罷。

初,敏以昌猛厲,可使助己,自衡州召知開封;不數月,拜同知樞密,入謝,即陳扞御之策曰:“三關、四鎮,國家藩籬也,聞欲以畀敵,一朝渝盟,何以制之!願勿輕與,而檄天下兵集都畿,堅城守以遏其沖,簡禁旅以備出去,壅河流以斷歸路。前有堅城,後有大河,勁兵四面而至,彼或南下,墮吾網矣。臣願激合勇義之士,設伏開關,出其不意,掃其營以報。”帝壯之,命提舉守御,得以便宜行事。未幾,言者論敏因蔡京進用,安置涪州。

先是遣劉岑、李若水分使金軍以求緩師。岑等還,言宗望索歸朝官及所欠金銀,宗翰則不言金銀,專論三鎮。庚申,乃遣王雲往,許以三鎮賦入之數。

是月,福州軍亂,殺知州柳庭俊。

九月,丙寅,金人破太原府。

時宗翰乘勝急攻,知府張孝純力竭不能支,城破,孝純被執,既而釋用之。副都總管王稟死之。

稟與孝純同守太原,宗翰屢遣人招諭,不從。至是,並力攻城,列炮三十座,凡舉一炮,聽鼓聲齊發,炮石入城者大於斗,樓櫓中炮,無不壞者。稟乃先設虛柵,下又置糠布袋在樓櫓上,雖為所壞,即時復成。宗翰又為填濠之法,先用洞子,下置車轉輪,上安巨木,狀似屋形,以生牛皮縵上,裹以鐵葉,人在其內,推而行之,節次以續,凡五十餘輛,皆運土木紫薪於其中。其填濠,先用大枝薪柴,次以薦覆,然後置土在上,增覆如初。稟預穿壁為竅,致火鞲在內,俟其薪多,即放燈於水,其燈下水尋木,能燃濕薪,火既漸盛,令人鼓鞲,其焰亘天,焚之立盡。宗翰又為車如鵝形,下亦用車輪,冠以皮鐵,使數百人推行,欲上城樓。稟於城中設跳樓,亦如鵝形,使人在內迎敵,先以索絡巨石,置彼鵝車上,又令人在下以搭鉤及繩拽之,其車前倒不能進。然人眾糧乏,三軍先食牛馬騾,次烹弓弩皮甲,百姓煮萍實、糠籺、草茭以充腹,既而人相食。城破,稟猶率羸卒巷戰,突圍出,金兵追之急,遂負太原廟中太宗御容赴汾水死,子閤門祗候荀殉之。通判王逸自焚死,轉運判官王毖、提舉常平單孝忠亦死於難。

太原既破,知磁州宗澤,繕城浚隍,治器械,募義勇,為固守之計,上言:“邢、洺、磁、趙、相五州,各蓄精兵二萬,敵攻一郡,則四郡皆應,是一郡之兵,常有十萬人也。”帝嘉之。

初,澤知萊州掖縣,部使者得旨市牛黃,澤報曰:“方時疫癘,牛飲其毒,則結為黃。今和氣橫流,牛安得黃!”使者怒,欲劾邑官,澤曰:“此澤意也。”獨銜以聞,一縣獲免。

己巳,金復以南京為平州。

壬申,臣僚言:“蔡攸之罪,不減乃父,燕山之役,禍及天下,驕奢淫佚,載籍所無,若不竄之海外,恐不足以正凶人之罪。”詔移萬安軍。行軍嶺外,帝遣使以手札隨所至賜死,並誅其弟翛及朱勔。

乙亥,詔:“編修敕令所取靖康以前蔡京所乞御筆手詔,參祖宗法及今所行者,刪修成書。”

丁丑,以禮部尚書王為尚書左丞。

戊寅,命李綱出知揚州。

中書舍人胡安國,初為太學博士,足不及權門。蔡京惡其異己。會安國舉永州布衣王繪、鄧璋遺逸,京以三人乃范純仁、鄒浩之客,置獄推治,安國坐除名;張商英為相,始得復官。帝即位,召赴京師,入對,言:“明君以務學為急,聖學以正心為要。”又言:“紀納尚紊,風俗益衰,施置乖方,舉動煩擾。大臣爭競而朋黨之患萌,百執窺覦而浸潤之奸作。用人失當而名器愈輕,出令數更而士民不信。若不掃除舊制,乘勢更張,竅恐大勢一傾,不可復正。”語甚剴切,日昃始退。耿南仲聞其言而惡之,力譖於帝,帝不答。許翰入見,帝謂曰:“卿識胡安國否?”翰對曰:“自蔡京得政,士大夫無不受其籠絡,超然遠跡不為所污如安國者實少。”遂除中書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