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資治通鑑》宋紀一百九 起重光大淵獻正月,盡九月,凡九月



甲申,昭慈獻烈皇后神主還越州。

戊子,帝諭大臣曰:“昨令廣選藝祖之後宗子二三歲者得四五人,資相皆非歧嶷,且令歸家,俟其至皇南選之。”先是尚書右僕射范宗尹有造膝之請,帝曰:“藝祖以聖武定天下,而子孫不得享之,遭時多艱,零落可閔。朕若不取法仁宗,為天下計,何以慰在天之靈!”同知樞密院事李回曰“自昔人君,惟堯、舜能以天下與賢,惟藝祖不以大位私子,聖明獨斷,發於至誠。陛下遠慮,上合藝祖,實可昭格天命。”帝曰:“此事亦不難行,只是道理所在。朕止令於伯字行中選擇,庶昭穆順序。”秦檜曰:“須擇宗室閨門有禮法者。”帝曰:“當如此。”簽書樞密院事富直柔曰:“宮中有可付託否?”帝曰:“朕已得之。若不先擇宮嬪,則可慮之事更多。”宗尹曰:“陛下睿明,審慮如此,宗廟無疆之福。”帝所指宮嬪,蓋張婕妤、吳才人也。

初,安南賊吳忠,與其徒宋破壇、劉洞天作亂,聚眾數千人,焚上猶、南康等三縣,殺巡尉,進犯軍城,統制官張中彥、李山屢舉兵討之,不克。是日,江南提點刑獄公事蘇恪,以從事郎田如鰲權南康縣丞,令與朝奉大夫、權通判魏彥杞往招捕。未幾,破壇為彥杞所殺,如鰲尋遣兵焚賊寨,殺洞天。

壬辰,金賜昏德公、重昏侯時服各兩襲。

是夏,金左副元帥宗翰,右監軍希尹,自雲中之白水泊,右副元帥宗輔,自燕山之望國崖避暑。山西漢民賂宗翰執蓋者素之,宗翰幾死。

秋,七月,乙未朔,劉光世以枯秸生穗為瑞,奏之。帝曰:“歲豐,人不乏食,朝得賢輔佐,軍中有十萬鐵騎,乃可為瑞,此外不足信。朕在藩邸時,梁間有芝草,府官皆欲上聞,朕手自碎之,不欲生此奇怪事。”輔臣嘆服。

庚子,朝議大夫、新知澧州吳革為潼川府路轉運副使。自置宣撫司後,四川監司以敕除者始此。

詔通泰鎮撫使岳飛一軍,權留洪州彈壓盜賊,以江淮招討使張俊將班師也。遂以飛為神武右副軍統制。

壬寅,復置翰林天文局、太史局學生,太史局五十人,天文局十人。

丁未,太尉、兩浙西路安撫大使、淮南、揚、楚等州宣撫使劉光世兼海泗安撫使。時淮北之人歸附者甚眾,故命光世安輯之。

殿中侍御史章誼言:“聞邵青自太平州乘船,經由鎮江府、江陰軍,遂入平江之常熟縣,所至劫掠。劉光世以驍將銳兵而不能應時擒制,以邵青所乘皆舟楫,而光世皆平陸之兵故也。國家既憑大江以為險阻,而於舟師略不經意。今邵青小丑,光世大帥,乃敢越境深寇;使賊有大於此者,將何以御之!臣聞古兵法,舟師有三等,其舟之大者為陳腳船,其次為戰船,其小者為傳令船。蓋置陳尚持重,故用大舟;出戰尚輕捷,故用其次;至於江海波濤之間,旗幟金鼓,難以麾召進退,故用小舟。由此觀之,凡舟之大小,皆可以為守戰之備,不必皆用大舟然後濟也。望於駐蹕之地,置一水軍,帥以名將,計亦易辦。”詔淮南宣撫措置。時青已移舟通州海門鎮,而行在未知也。

己酉,昭慈獻烈皇后虞主往溫州太廟。

乙卯,中書舍人林遹轉對,論:“金雖北去,安知不示弱以怠我師,候秋高馬肥,遣李成招集瀕淮饑民,呼吸群盜,侵軼江南,徐遣勁騎,由真、揚、福山搗虛浙右。願乘此時,聚眾積粟,蒐將閱士,以備防秋之計。今日之弊,在於舟不習戰,將不用命,財用殫匱,民食艱鮮,州縣以軍興為名而倍取無度。此乃腹心之深病,政事所當先;而盜賊、四裔,尚為病在四肢,可以漸去也。惟陛下與大臣汲汲講圖之。”

初,五湖捕魚人夏寧,聚其徒為盜,後有眾千餘,專掠人以為食,郭仲威嘗招之,不應命,至是受劉光世招安。又有仲威餘黨出沒於淮南,亦受光世招安,皆令來長蘆俟舟以濟。寧等無食,半月之間復啖萬餘人,是日,始具舟迎之。由是江北鄉村愈覺凋殘矣。

己未,昭慈獻烈皇后卒哭,命左監門衛大將軍士,即內中天章閣几筵前行卒哭之祭。帝不視事,百官進名奉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