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資治通鑑》宋紀一百三十四 起重光大荒落正月,盡九月,凡九月



權工部侍郎黃中自使還,每進見,未嘗不以邊事為言,至是又率同列請對,論決策用兵,莫有同者。中乃奏曰:“朝廷與金通好二十餘年,我未嘗一日言戰,彼未嘗一日忘戰。取我歲幣,啖彼士卒。今幸天褫其魄,使先墜言以警陛下,惟聖慈留心焉!”

乙未,少保、奉國軍節度使、令御前諸軍都統制職事、判興州吳璘為四川宣撫使,仍命敷文閣直學士、四川安撫制置使兼知成都府王剛中同措置應幹事務。時有詔:“夔路遣兵五百人往峽州屯駐,俟荊南有警,則令夔路安撫使李師顏親往援之。”

丙申,侍御史汪澈為御史中丞。

起復慶遠軍節度使、主管侍衛馬軍司公事成閔對於內殿。

朝議以上流重地,邊面闊遠而兵力分,宜遣大將。帝乃面諭閔,俾以所部三萬人往武昌控扼,先命湖北漕臣同鄂州守臣建寨屋三萬間以待之。後二日,遂發江西折帛、湖廣常平米錢及末茶長短引共一百四十餘萬緡,湖北常平義倉及和糴米六十三萬石,料十萬石,赴湖廣總領所備軍用。

戊戌,帝成服於几筵殿。

己亥,金賀生辰使高景山等辭行。

庚子,詔:“浙東五郡禁軍、弓弩手,並起發赴判明州兼沿海制置使沈該,浙西諸郡及衢、婺二州並赴平江府駐答刂浙西副總管李寶,江東諸郡赴池州駐答刂都統制李顯忠,福建諸郡赴太平州駐答刂破敵軍統制陳敏,江西諸郡赴江州駐答刂都統制戚方,湖南、北非沿邊諸郡赴荊南府駐答刂都統制李道軍,並聽候使喚。”

辛丑,百官朝臨畢,三上表請聽政,詔答宜允。自是日一臨,至小祥止。

六月,壬寅朔,殿中侍御史陳俊卿權尚書兵部侍郎。

先是俊卿復言張浚可用,帝曰:“卿欲用浚為何官?”俊卿曰:“此在陛下。”帝曰:“浚才疏,使之帥一路,或有可觀,若再督諸軍,必敗事。”俊卿曰:“人皆以浚為可,陛下何惜不一試之?”帝首肯。俊卿又言:“張去為竊威權,撓成算,乞斬之以作士氣。”帝曰:“卿可謂仁者之勇。”

癸卯,以淵聖皇帝升遐,降諸路流罪以下囚,釋杖以下。

金主自汝州如南京。

丙午,小祥;帝御几筵殿行禮。

丁未,出宮人三百十九人。

己酉,御史中丞汪澈為湖北、京西宣諭使,置司鄂州,仍節制兩路軍馬。澈辭節制,許之。

右朝奉郎、通判楚州徐宗偃遺鎮江都統制劉錡書云:“近聞肅膺宸命,進師廣陵,先聲所至,士氣賈勇。竊惟今日之事,非它事比,安危成敗,在茲一舉。古人有雲,唇亡則齒寒,蓋言表里之相依也。今欲保長江,必先守淮。頃歲韓宣撫駐軍山陽,山東之兵不敢一日窺伺,幾至成功,而奸臣誤國,莫遂其志。今清河口去本州五十里,地名八里莊,相望咫尺,若不遣精銳控扼,萬一有緩急,頃刻可至城下。彼得地利,兩淮之民悉為其用,則高郵、廣陵豈足以捍其沖!宜遣偏師屯本州,彼既不敢長驅,山東諸郡怨其暴斂,不忘戴宋,一呼回響,勢若破竹矣。”錡亦以為然。

辛亥,北使高景山還,至盱眙軍,未就宴,泗州遣人報守臣周淙,稱有金牌使來。邦人驚懼,謂金牌不時來,昨紹興十一年有來傳宣者,以軍繼之,即傾城奔走。宴罷,來使大懷正入館,白袍紅綬,腰懸金牌,乘馬直造廳事,索香案,呼送伴使右司員外郎呂廣問等令跪聽,遂道金主旨,謂:“本欲八月遷都,令大臣奏宮殿修畢,欲以六月中旬前去南京,令送伴回,奏知本國也。”軍民聞之,始釋疑。然亦有夤夜提攜奔竄,官司弗能禁。會朝廷亦下轉運副使楊抗相度清野,民尤恐懼,自是淮南官吏老幼,悉往江南矣。

癸丑,詔罷教坊樂工,許自便。

乙卯,太尉、威武軍節度使、鎮江府駐答刂御前諸軍都統制劉錡為淮南、江南、浙西制置使,節制諸路軍馬。

錡自順昌之勝,金人畏之,下令,有敢言其姓名者,罪不赦。帝亦知其能,故有是命。

丙辰,不視朝,百官臨於几筵殿,以次赴几筵殿門外進名奉慰。自是朔望皆如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