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資治通鑑》宋紀一百十六 起旃蒙單閼七月,盡柔兆執徐五月,凡十一月



綱又言:“今日之事,莫利營田。然淮南兵革,江湖旱災之餘,民力必不給。謂宜令淮南、襄、漢宣撫諸使,各置招納司,以招納京東、西、河北流移之民,明出文榜,厚加撫諭,撥田士,給牛具,貸種糧,使之耕鑿。許江、湖諸路於地狹人稠地分自行招誘,而軍中兵願耕者聽,則人力可用矣。初年租課,盡畀佃戶,方耕種時,仍以錢糧給之,秋成之後,官為糴買,次年始收其三分之一,二年之後乃收其半,罷錢糧,此其大概也。不然,徒有營田之實,何補於事?”詔都督行府措置。其後頗施行之。

辛未,詔:“去歲旱傷乃四分以上州縣,所負紹興四年已前錢帛之稅,皆除之。”

壬午,金以太保宗翰、太師宗磐、太傅宗乾並領三省事。

丁亥,詔:“江東宣撫司統制官趙密、巨師古軍,並權聽殿前司節制。”

時都督張浚在淮南,謀渡淮北向,惟倚韓世忠為用。世忠辭以兵少,欲摘張俊之將趙密為助。浚以行府檄俊,俊拒之,謂世忠有見吞之意。浚奏乞降旨,而俊亦稟於朝。趙鼎白帝曰:“浚以宰相督諸軍,若號令不行,何以舉事!俊亦不可拒。”乃責俊當聽行府命,不應尚稟於朝;後下浚一面專行,不必申明,慮失機事;時議者以為得體。至是浚終以俊不分軍為患,鼎謂浚曰:“世忠所欲者趙密耳,今楊沂中武勇不減於密,而所統乃御前軍,誰敢覬覦?當令沂中助世忠,卻發密入衛,俊尚敢為辭耶?”浚曰:“此上策也,浚不能及。”

辛巳,詔:“天章閣、萬壽觀祖宗帝後神御,見在溫州,令幹辦官黃彥節迎奉赴行在,惟聖祖像留溫州如故。”

檢校少師、奉寧保靜軍節度使、川陝宣撫副使吳玠易鎮保平、靜難,興州置司。

樞密副都承旨馬擴兼沿海制置副使。擴自鎮江將殿前司策選鋒軍赴行在,遂有是除。

庚寅,江西制置大使李綱始領使事於金谿縣。

是春,偽齊劉豫再開貢舉,得邵世以下六十九人。改明堂基為講武殿,於其地造戰船。

夏,四月,庚子,殿中侍御史周秘言:“國家歲以十五事考校監司,四善、四最考校縣令,而五六年惟有成都潼川路一嘗奏到,至其餘諸路課績,並不申奏。法令廢弛,能否無辨,有善最者不賞,有過惡者無罰,吏治之不良,亦無足怪者。欲望責諸路監司、州縣,自今各依限奏明,其累年輒不申奏者,亦乞取問因依,從朝廷審度,歲取殿最各一二人,量行賞罰。庶幾監司,守令,鹹知自竭,以副陛下責任之意。”詔吏部申嚴行下,違者令御史台糾劾。

帝御經筵。

甲辰,偽齊將王威攻唐州,陷之,團練判官扈舉臣、推官張從之皆死。詔各贈一官,錄舉臣子初品文階,從之子進義校尉。

乙巳,詔:“湖北、京西宣撫使岳飛丁母憂,已擇日降制起復,緣見措置進兵渡江,不可等待,令飛日下主管軍馬,措置邊事,不得辭免。”先是飛母慶國夫人姚氏卒于軍,飛不俟報解官去,帝聞之,乃詔起復。

辛巳,故朝請大夫趙君錫,贈徽猷閣直學士。

癸丑,故奉直大夫韓璆,贈右朝議大夫,官其家一人。

甲寅,京東淮東宣撫處置司統制官、果州團練使呼延通,特遷永州防禦使,諸將王權、劉寶、岳超、許世安、劉銳、崔德明、單德忠、杜琳等十八人,並進官有差,賞淮陽之捷也。

乙卯,故中大夫趙瞻,贈資政殿大學士。

戊午,翰林學士兼侍讀胡交修試刑部尚書。

辛酉,詔四川制置大使司:“禁止採伐禁山林木。”蜀三面被邊,綿亘四百里,山谿阻限,林木障蔽,初時封禁甚備。前一日,太常博士李弼直面對,論:“頃歲以來,一切廢弛,加以軍興,而制器械,運糧造船,自近及遠,斫采殆盡,異時障蔽之地,乃四通八達。”帝曰:“如河東黑松林,祖宗時所以嚴禁採伐者,正藉此為阻,以屏捍外敵耳。異日營繕,為一時游觀之美,遂使邊境蕩然,更無阻隔。”折彥質曰:“皆臣不言之罪。”

癸亥,左諫議大夫趙霈試尚書工部侍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