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資治通鑑》宋紀五十五 起閼逢敦牂十一月,盡旃蒙協洽十二月,凡一年有奇



是月,以旱除畿內民逋租及去年秋逋稅,罷營繕諸役。

詔中外鹹言得失。龐籍密疏曰:“太子天下本,今陛下春秋固方盛,然太子不豫建,使四方無所繫心。願擇宗室之宜為嗣者早決之,群情既定,則災異可塞矣。”

夏,四月,丙申,上封者言:“有蔭子孫犯杖以上私罪,情理重者,令州縣批所犯於用蔭官誥之後;若三犯,奏聽裁。”從之。

宰臣陳執中,初為御史所劾,即家居待罪不敢出,庚戌,復入中書視事。

辛亥,罷諸路里正衙前。

先是知并州韓琦言:“州縣生民之苦,無重於里正衙前。自兵興以來,殘剝尤甚,至有孀母改嫁,親族分居,或棄田與人,以免上等,或非命求死,以就單丁,規圖百端,苟脫溝壑之患,殊可痛傷。自今罷差里正衙前,只差鄉戶衙前,令於一縣諸鄉中第一等,選一戶物力最高者為之。”於是下京畿、河北、河東、陝西、京西轉運使相度利害,皆謂如琦所議便。又,知制誥韓絳言:“臣嘗安撫江南東、西路,見兩路衙前應役不均,請行鄉戶五則之法。”又,知制誥蔡襄言:“臣嘗為福建路轉運使,見一縣之中,所差里正衙前有三四年或五七年輪差一次者,一百貫至十貫,皆入十分重難。請止以產錢多少定其所入重難之等。”乃命絳、襄與三司使、副、判官置司同定奪。遣都官員外郎吳幾復往江東,殿中丞蔡稟往江西,與本路長吏、轉運使相度。因請行五則法,更著淮南、兩浙、荊湖、福建之法,下三司頒行之。其法雖逐路小有不同,然大率得免里正衙前之役,民甚便之。

乙卯,詔三司出米,京誠諸門裁其價以濟流民。

知諫院范鎮言:“竊以水旱之作,由民之不足而怨;民之不足,由有司之重斂;有司之重斂,由官冗兵多,與土木之費廣而經制不立也。國家自陝西用兵增兵以來,賦役煩重,及近年不惜高爵重祿,假借匪人,轉運使復於常賦外進羨錢以助南郊,其餘無名斂率,不可勝計,皆貪政也。貪政之發,發於掊克暴虐,此民所以怨,乾天地之和而水旱作也。臣欲乞使中書、樞密院通知兵民財利大計,與三司量其出入,制為國用,天下民力,庶幾少寬,以副陛下憂勞之心。”自天聖以來,帝每以經費為慮,命官裁節,臣下亦屢以為言,而有司不能承上之意,牽於習俗,卒無所建明,議者以為恨焉。

丙辰,殿中侍御史趙抃言:“宰相陳執中,退處私第,不赴朝請,前後數月,外議謂陛下不即降黯,是欲使全而退之。今執中遽然趨朝,再入中書,不知陛下以臣言為是邪,為非邪?執中之罪為有邪,為無邪?陛下若以執中為非,即乞罷免相位,以從公議。若以臣言為非,亦乞竄臣遠方,以誡後來。”不報。

五月,己未,錄囚。

辛酉:詔“中書公事,自今並用祖宗故事施行。”初,宰臣劉沆建言中書不用例,議者皆以為非便,左司諫賈黯奏罷之。

戊寅,詔曰:“朕祗紹駿謨,厲精庶政,吁惟近歲,薦至煩言,以為參顧問者間怵於私,屍言職者或失於當,蒞官無匪懈之恪,專覬謬恩,薦士乖責實之誠,時容私謝。至於命令之下,以及詔除之行,論議所移,綱條益紊,爰申戒告,以厲浚明。苟迷修省之方,浸長澆浮之俗,必從吏議,以正邦彝。”時上封者言:“古之取士以德行,故淳明朴茂之人用;後世取士以辭章,故浮薄纖巧之人進。望條列弊事,申戒百官。”故降是詔。

御史中丞孫抃與其屬乞正陳執中之罪,以塞中外公議,不報。於是抃與知雜事郭申錫、侍御史毋湜、范師道、殿中侍御史趙抃同乞上殿,閤門以違近制,不許。壬午,詔抃等輪日入對。知諫院范鎮言:“御史全台請對,陛下何不延問,聽其所陳,別白是非,可行則行,其不可亦當明諭其故,使知自省。今拒其請,非所以開言路也。”鏇命孫抃、郭申錫、趙抃以次入對,皆以罷執中為請。

是月,遼主駐南崖。

六月,己丑,以翰林學士歐陽修為翰林侍讀學士、知蔡州,知制誥賈黯知荊南,皆從所乞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