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資治通鑑》宋紀五十五 起閼逢敦牂十一月,盡旃蒙協洽十二月,凡一年有奇



癸丑,下溪州蠻彭仕羲入寇。

下溪州自彭允林至仕羲,相繼為刺史者五世矣,至是,仕羲子師寶怨父取其妻,來奔辰州訴仕羲嘗殺誓下十三州,將奪其印符而並其地,自號如意大王,補置官屬,將起為亂。知辰州宋守信聞之,乃以師寶為鄉導,帥兵數千深入討之。仕羲遁入地洞,不可得,俘其孥,而官軍戰死者十六七。守信等皆坐貶。自是蠻獠數入寇掠,邊吏不能制矣。

十一月,丙辰,出內藏庫絹三十萬,下并州市糴軍儲。

初,虞部郎中薛向言河北糴法之弊,以為:“被邊十四州,悉仰食度支,歲費錢五十萬緡,得粟百六十萬斛,其實才直二百萬緡耳,而歲常虛費三百萬緡,入於商賈蓄販之家。今既用見錢實價,革去三百萬虛估之弊矣,然必有以佐之,則其法可行。故邊谷貴,則糴澶、魏粟,漕黃、御河以給邊;新陳未交,則散糶減價以救民乏;軍食有餘,則坐倉收糴以待不足。使見錢行而三利舉,則河北之谷不可勝食矣。”於是詔置河北都大提舉便糴糧草及催遣黃、御河綱運公事。己未,以向為之,行並邊見錢和糴法。

甲子,遼葬興宗於慶陵,名其山曰定興。

丙寅,北府宰相、西平郡王蕭阿喇進封韓王。

己巳,交趾來告其王李德政卒。詔贈侍中、南越王,以其子日尊為靜海節度使、安南都護、交趾郡王。

壬申,遼主次懷州,有事於太宗、穆宗廟。甲戌,謁祖陵。戊寅,冬至,有事於太祖、景宗、興宗廟,不受群臣賀。

十二月,丙戌,遼主詔內外百官秩滿各言一事,仍轉諭所部,無貴賤老幼,皆得直言無諱。

丁亥,修六塔河。先是河決大名、館陶,殿中丞李仲昌請自澶州商胡河穿六塔渠入橫隴故道,以披其勢,富弼是其策。詔發三十萬丁修六塔河以回河道,以仲昌提舉河渠。仲昌,垂子也。

翰林學士歐陽修,以嘗奉使河北,知河決根本,復上疏言:“河水重濁,理無不淤,淤從下流;下流既淤,上流必決;水性避高,決必趨下。以近事驗之,決河非不能力塞,故道非不能力復,但勢不能久,必決於上流耳。橫隴功大難成,雖成必有複決之患。六塔狹小,不能容受大河,以全河注之,濱、棣、德、博必被其害。不若因水所趨,增治堤防,疏其下流,浚之入海,則河無決溢散漫之憂,數十年之利也。”帝不聽。

戊子,遼以應聖節上太皇太后壽,宴群臣、命婦。冊妃蕭氏為皇后。後,樞密使惠之女也。進封皇弟和囉噶為魯國王,阿璉為陳國王。

辛卯,遼詔部署院:“事有機密即奏,其投謗訕書輒受及讀者,並棄市。”

甲午,遼以樞密副使姚景行為參知政事,翰林學士吳湛為樞密副使,參知政事、同知樞密院事韓紹文為上京留守。

知制誥劉敞使於遼,素習知山川道徑,遼人道之行,自古北至柳河,回屈殆千里,欲誇示險遠。敞質譯人曰:“自松亭趨柳河,甚逕且易,不數日可抵中京,何為故道此?”譯相顧駭愧,曰:“實然,但通好以來,置驛如是,不敢變也。”

丁酉,詔:“武臣有贓濫者毋得轉橫行,其立戰功者許之。”

戊戌,遼主命設學養士,頒《五經》傳疏,置博士、助教各一員。

庚子,遼遣使致興宗遺留物及謝弔祭。

遼以知涿州楊績參知政事兼同知樞密院。

庚戌,太白晝見。

遼以聖宗在時生辰,赦上京囚。

壬子,新修醴泉觀成,即祥源觀也,因火更其名。

是歲,遼主御清涼殿,策進士張孝傑等四十四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