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資治通鑑》宋紀九十二 起旃蒙協洽正月,盡強圉作噩十二月,凡三年



庚寅,高麗遣子弟入學。

是月,遼主自將親軍七十萬馳至駝門,駙馬蕭特默、林牙蕭薩喇等將騎兵五萬、步卒四十萬至斡鄰濼。金主自將御之。

十二月,己亥,升遂州為遂寧軍節度。

乙巳,遼都監章嘉努叛。

丙午,以趙遹為龍圖閣直學士,知熙州。

金主行次約羅,會諸將議,皆曰:“遼兵號七十萬,其鋒未易當;吾軍遠來,人馬疲乏,宜深溝高壘以待。”從之。

丁未,金主以騎兵親候遼軍,獲督餉者,知遼主以耶律章嘉努叛,西還二日矣。諸將請追擊之,金主曰:“敵來不迎戰,去而追之,欲以此為勇邪?”眾皆悚愧,願自效。金主曰:“誠欲追敵,約齎以往,無事餫饋。若破敵,何求不得!”眾皆奮躍,追及遼主於呼卜圖岡。是役也,兵止二萬。金主曰:“彼眾我寡,兵不可分。視其中軍最堅,其主必在焉;敗其中軍,可以得志。”乃使右翼先戰,兵數交,左翼合而攻之。遼兵潰,金師馳之,橫出其中,死者相屬百餘里,獲輿輦、帝幄、兵械、軍資、它寶物、馬牛不可勝計。金師乃還。

己未,遼錦州刺史耶律珠澤叛應章嘉努,遣北面林牙耶律瑪格討之。

庚申,以平晏夷,曲赦四川。

癸亥,置瀘南沿邊安撫司,以孫羲叟為集賢殿修撰、知瀘州,充安撫使。

遼以北院宣徽使蕭罕嘉努知北院樞密使事,南院宣徽使蕭特默為漢人行宮都部署。

是歲,平江府、常、湖、秀三州水。

夏改元雍寧。

政和六年遼天慶六年,金收國二年

春,正月,丙寅朔,遼東京有惡少年十餘,乘酒持刃,逾入留守府,問留寧蕭保先所在,今軍變,請為備;保先出,刺殺之。戶部使大公鼎聞亂,即攝留守事,與副留守高清明集奚、漢兵千人,盡捕其眾,斬之,撫定其民。

東京,故渤海地,遼太祖力戰二十餘年乃得之。而保先嚴酷,渤海苦之,故有是變。其裨將渤海高永昌,時以兵三千屯八甔口,見遼政日衰,金勢方強,遂凱覦非常,誘渤海並戍卒入遼陽,據之。旬日之間,遠近回響,有兵八千人,因僣稱國號大元,建元隆基。遼主遣蕭伊蘇、高興順招之,永昌拒命不從。

戊子,以瀘南獻捷,轉宰職一官。

以童貫為陝西、河北宣撫使。

是日,金主下詔曰:“自破遼兵,四方來降者眾,宜加優恤。自今諸部官民已降或為軍所俘獲,逃遁而還者,勿罪。仍官其酋長,且使從宜居處。”

閏月,壬寅,升潁州為順昌府。

庚申,太府寺丞王鼎奏:“《五禮新儀》既已成書,欲乞依仿新樂頒行之。仍許令州縣召募禮生肄業於官,使之推行民間,專以新儀從事。”辛酉,開封府尹王革奏:“乞下國子監,委學官將新儀內冠、昏、喪、祭民間所當通知者,別編類作一帙,鏤板付諸路學事司,勸諭學生,務令通知節文之意。”並從之。

遼貴德州守將耶律伊都以廣州渤海叛附高永昌。遼主遣蕭罕嘉努、張琳討之。

二月,壬申,令道教改隸秘書省。

癸未,詔:“訪聞棣州士人劉棟,蔬食葆神,虛心契道,人之隱奧,洞然照知,處方書符,每有應驗。可令敦遣赴尚書省審驗外,於上清寶籙宮安下,仍給路費驛券遞馬,無令失所。”

丁亥,詔增廣天下學舍。

庚寅,詔廣京城。

遼侍御司徒托卜嘉等討章嘉努,戰於祖州,敗績;復遣漢人行宮都部署蕭特默率諸將討之。章嘉努誘饒州渤海及中京賊侯概等萬餘人,攻陷高州。

三月,癸丑,賜上捨生十一人及第。

乙卯,賜王仔昔號通妙先生。

遼東面行軍副都統蕭酬乾等擒侯概於川州。

夏,四月,乙丑,會道士於上清寶籙宮。宮建於景龍門,對晨暉門,密連禁署,用道士林靈素言也。

靈素,永嘉人,少從浮屠學,若其師笞罵,去為道士,左街道錄徐知常引之以附會諸閹。時王仔昔寵稍衰,帝訪方士於知常,以靈素對,一見,帝視如舊識。靈素大言曰:“天有九霄,而神霄最高,其治曰府。神霄玉清王者,上帝之長子,主南方,號長生大帝君,陛下是也。既下降於世,其弟號青華帝君者,主東方,攝領之。己乃府仙卿,曰褚慧,亦下降帝君之治。”又目蔡京為左元仙伯,王黼為文華吏,蔡攸為園苑寶華吏,鄭居中、劉正夫、盛章、王革及諸巨閹,皆有名位。而貴妃劉氏方有寵,則曰九華玉真安妃也。帝心獨喜其說,賜號通真先生,作上清寶籙宮,帝時登皇城,下視之。由是開景龍門,城上作復道通寶籙宮,以便齋醮之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