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資治通鑑》宋紀九十二 起旃蒙協洽正月,盡強圉作噩十二月,凡三年



辛未,尚書右僕射何執中致仕。執中輔政一紀,年高疾甚,賜之寬告。它日造朝,命止赴六參起居,退治省事,遂以太傅、榮國公就第,朝朔望,儀物廩稍,一如居位時,入見,帝曰:“自相位致為臣,數十年無此矣。”執中對曰:“昔張士遜亦以舊學際遇,用太傅致仕,與臣適同。”帝曰:“當時恩禮,恐未必爾。”執中頓首謝。執中嘗為端王侍講,故終始恩遇不替;然無所建明,惟以謹畏迎順主意,贊飾太平而已。

遼主親征章嘉努,癸酉,敗之。甲戌,誅叛黨,饒州渤海平。丙子,賞平賊將士有差。而蕭罕嘉努、張琳復為賊餘黨所敗。

丁丑,詔:“天寧諸節及壬戌日,杖以下罪聽贖。”

丙戌,卻監司守臣進獻。

蔡京三上章乞致仕,帝不允;庚寅,詔京三日一造朝,正公相位,通治三省事。

辛卯,高陽關路安撫使吳珍言冀州棗強縣黃河清;詔許稱賀。

五月,甲午朔,令蔡京遇朔望赴朝,三日一知印當筆;不赴朝日,許府第書押。尋又詔:“自今遇有奏事,非造朝日亦赴,仍許正謝。”

丁酉,廢錫錢。

庚子,以鄭居中為少保、太宰兼門下侍郎,劉正夫為特進、少宰兼中書侍郎。

時蔡京大興工役,民不聊生,變亂法度,吏無所師。居中每為帝言,帝亦惡京專,乃拜居中太宰,使伺察之。又以正夫議論數與京異,拜為少宰。居中存紀綱,守格令,抑僥倖,振淹滯,士論翕然望治。

壬寅,以保大軍節度使鄧洵武知樞密院事。

遼主以章嘉努既平,將清暑散水原,蕭托斯和請曰:“今邊兵懈弛,若清暑嶺西,則漢人嘯聚,民心益搖。臣愚以為宜罷此行。”不納。

先是高永昌使托人嘉求援於金,且曰:“願併力以取遼。”金主使呼實布謂永昌曰:“同力取遼固可;東京近地,汝輒據之以僣大號則不可。若能歸款,當授王爵。”永昌不從。金主乃遣乾魯帥諸軍攻永昌,遇遼兵,敗之,遂取瀋州。永昌聞之,大懼,使家奴塔喇詣金師,請去僣號稱藩,乾魯知其詐,進兵攻之。永昌遂支解呼實布等,率眾拒金,遇於活水。金師既濟,永昌之軍不戰而卻,逐北至遼陽城下。明日,永昌盡率其眾與金戰,大敗,以五千騎奔長松島。遼陽人執永昌妻子以城降,托卜嘉亦執永昌以獻,金主命殺之。於是遼之東京州縣及南路系遼女直皆降於金。金主詔除遼法,省賦稅,置明安、穆昆,以乾魯為南路都統,沃棱知東京事。

六月,乙丑,遼籍諸路兵,有雜畜十頭以上者皆從軍。

丙寅,班《中書官制格》。

庚午,慮囚。

甲戌,詔:“堂吏遷官,至奉直大夫止。”

庚辰,遼魏國王淳進封秦晉國王,為都元帥;以上京留守蕭托卜嘉為契丹行宮都部署兼副元帥。

癸未,皇太子立妃朱氏。妃,祥符人,武康軍節度使伯材女也。

丁亥,遼知北院樞密使事蕭罕嘉努為上京留守。

秋,七月,壬辰朔,以震武城為震武軍。

甲午,以德妃崔氏為貴妃。

辛亥,宴州夷賊卜漏及沅州黃安俊、定邊軍李吪〈口移〉並伏誅,詔函首於中庫。

壬子,曲赦湖北。

戊午,蔡京請名三山橋銘閣曰“纘禹冀文之閣”,門曰“銘功之門”。

己未,解池生紅鹽。

辛酉,改走馬承受公事為廉訪使者。

遼主獵於秋山。春州渤海二千餘戶叛,東北路統軍使勒兵追及,盡俘以還。

八月,壬戌朔,戒北邊帥臣毋生事。

己巳,以侯蒙為中書侍郎,薛昂為尚書左丞。

庚辰,蔡京奏:“臣昨以年逮七十,加之疾病,乞解機務,蒙恩特許三日一朝。今臣病已痊,筋力尚可勉強,伏望許臣日奉朝請,其治事即依已降指揮。”從之。

壬午,詔天下監司、郡守搜訪岩谷之士,雖恢詭譎怪自晦者,悉以名聞。

丁亥,詣建隆觀,遂幸蔡京賜第。

己丑,升晉州為平陽府,壽州壽春府,齊州濟南府。

是月,金薩里罕陷遼保州。

保州本高麗地,薩里罕攻之,久不克,請濟師。高麗使謂金曰:“保州本吾壤土,願以見還。”金主曰:“爾其自取之。”金主乃益薩里罕兵,無合高麗,至是拔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