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資治通鑑》宋紀七十二 起強圉大荒落正月,盡十二月,凡一年



耶律伊遜數薦引其黨耶律哈嚕,擢至北院大王,未幾,其弟烏頁亦至南院大王。然其黨又互相猜忌。蕭額都溫既尚趙國公主,後與伊遜議不合,伊遜銜之,鏇以車服僣擬人主被誅。額都溫臨刑語人曰:“前誣告耶律薩喇事,皆伊遜教我,伊遜恐事彰,殺我以滅口耳。”

遼以蕭達和克為國舅詳袞,耶律伊遜引之也。達和克恐殺太子事泄,出入常佩刀,有急召,即欲自殺。然遼主昏暗不省,卒得無恙。

前同知太常禮院張載卒。載家居,與諸生講學,以《易》為宗,以《中庸》為體,以孔、孟為法,其家婚喪嫁祭,率用先王之意而傅以今禮。世稱橫渠先生。

十二月,丁丑朔,占城國獻馴象。

壬午,詔改明年為元豐。

詳定一司敕所以《刑部敕》來上,其朝旨自中書頒降者皆曰敕,自樞密院者皆曰宣,凡九門,共六十三條;從之。

甲申,手詔:“比楊琬、高靖檢河道回,具所見條上,可召審問,參質利害,庶被災之民不致枉有勞役。”

初,河決曹村,命官塞之,而故道已堙,高仰,水不得下。議者欲自夏津縣東開簽河入董固,護舊河七十里九十步,又自張村埽直東築堤至龐家莊古堤,袤五十里二百步,計用兵三百餘萬,物料三十餘萬。而琬等以為口塞水流,則河道自成,不必開築以縻工役。帝重其事,故令審問,仍詔侍御史知雜事蔡確同相視以聞。既而以確母病,改命樞密都承旨韓縝。後縝言:“漲水沖刷新河,已成河道。河勢變移無常,雖開河就堤及於河身創立生堤,枉費功力。欲止用新河,量加增修,可以經久。”從之。

丁亥,封皇子傭為均國公。

詔:“經制熙河路邊防財用司條上利害事,內有可行者,宜先行下,庶于田事未興,可及時經畫,以助邊費。”時以熙河用度不足,仰度支供億,於是命入內都知李憲領經制財用司。中書具憲所條上可施行者凡十四事,如所奏行之。

癸巳,韓縝等上與遼人往復公移及相見語錄並地圖,詔縝同呂大忠以耶律榮等齎來文字、館伴所語錄及劉忱等按視疆場與北人論議及朝廷前後指揮,分門編錄以聞。

甲午,知諫院黃履言:“近因陪侍郊祭,竊觀禮樂之用,以今準古,有未合者。伏望命有司並群祀考正其大略,而歸之情文相稱。”詔履與禮院官講求以聞。

辛丑,詔以諸路禁軍闕額數多,遣大使臣七員於開封府界、京東、西、陝西、荊湖路,與長吏及當職官招簡填補。

甲辰,詔鑄錢司並以“元豐通寶”為文。

遼以北面宰相遼西郡王蕭呼哩額知北院樞密使事,以左伊勒希巴耶律延格為契丹行宮都部署;耶律伊遜薦之也。

初,遼主從耶律伊遜之言,納蕭後,居二年,未有子。後有妹,嫁伊遜之子舒嘉。後言於遼主,稱其宜子,遂離婚,納於宮中。蕭呼哩勒即以女侄妻舒嘉,恃勢橫肆,至有無君之語,朝野側目。

遼預行正旦禮。

是歲,遼南京大有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