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資治通鑑》宋紀七十五 起上章涒灘正月,盡十二月,凡一年



故事,兩制不轉卿監官,前行郎中即超轉諫議大夫;前行郎中於階官為朝請大夫,諫議大夫於階官為太中大夫。帝以為磨勘者,古考績之法,所與百職事共之,而禁近獨超轉,非法也。於是下詔:“待制以下並三年一遷,仍轉朝議大夫、中散大夫、中大夫三官。”

丙子,詔:“開府儀同三司為使相,不系大敕銜。見任宰相、使相,食邑實封通及萬戶,前任宰相,食邑及萬戶,並封國公,宗室如舊例。”

又,中書奏:“官制所申,朝旨除三公、三司外,餘檢校官並階散並罷。所有宗室及武臣正任至內常侍以上,內臣供奉官以下,選人、伎術官、將校、中書樞密院主事以下,及諸司吏人所授敕留官衙校等,各有見帶文散階、檢校官及憲銜,欲並除去。其僧官並谿峒蠻人知州鎮及化外蕃官所帶散官等,合自朝廷指揮。”從之。其後遂詔:“文式散階,除化外人依舊除授外,餘並罷。”

辛巳,大享明堂,以英宗配。

癸未,薛向、孫固並為樞密副使。

乙酉,詔即景靈宮作十一殿,以時王禮祀祖宗。

以王安石為特進,改封荊國公,王拱辰落開府儀同三司,並以官制行正名故也。詔拱辰判大名府,拱辰辭曰:“臣老矣,不足以任事。”帝曰:“北門重地,卿舊治也,勉為朕行!”

丙戌,進封岐王顥為雍王,嘉王頵為曹王,並為司空。文彥博為太尉。封曹佾為濟陽郡王,宗旦為華陰郡王。

馮京為樞密使。薛向罷知潁州。會詔民畜馬,向既奉令,鏇知民不便,議欲改為。於是舒亶論向反覆,無大臣體,斥知潁州,又改隨州。

丁亥,以呂公著為樞密副使。公著與馮京、薛向、孫固同在西府,三人者屢於上前爭論,公著獨不言。及帝問之,乃徐為開析可否,言簡而當,帝常納之,三人者亦不能違也。帝數與輔臣論天下事,一日,謂公著曰:“民間不知有役矣。”公著對曰:“上戶昔以役多破家,今則飽食安居,誠幸矣。下戶昔無役,今率錢,則苦矣。”帝曰:“然則法亦當更也。”

戊子,熙河路經略司言,乞先團結蕃弓箭手;從之。是年詔:“凡弓箭手、兵騎各以五十人為隊,置引戰旗頭、左右傔旗,及以本屬蕃首、將校為擁隊,並如正軍法。蕃捉生、蕃敢勇、山河戶亦如之。凡募弓箭手、蕃捉生、強人、山河戶,不以等樣,第募有保任年十七以上、弓射七斗、任負帶者。鄜路新舊蕃生、環慶路強人、諸路漢弓箭手、鄜路歸明界保毅蕃戶、弓箭手,皆涅於背。”

閏月,辛卯,御史范鏜言:“曹佾以外戚封郡王,祖宗以來,未有佾比。陛下所以富貴寵祿之厚矣,所以致孝愛於慈聖之情至矣。佾雖不王,乃以保全曹氏;命行而改,抑為為子孫萬世之成憲也。”不從。

壬寅,遼主祠木葉山。

己酉,遼主駐藕絲淀。

乙卯,加文彥博河東、永興軍節度使,以富弼為司徒。

冬,十月,辛酉,詳定官制所檢討文字、光祿寺丞李德芻上《元豐郡縣誌》三十卷,《圖》三卷。

遼耶律仁傑久在相位,貪貸無厭,時與親戚會飲,嘗曰:“無百萬兩黃金,不足為宰相家。”耶律伊遜既外出,遼主漸悟仁傑奸,丁卯,出為武定軍節度使。

庚午,遼參知政事劉訁先致仕。

癸酉,遼以陳毅為漢人行宮都部署,王績同知樞密院事。

癸未,詔翰林學士並聽佩魚。

十一月,己丑朔,日有食之。

癸卯,遼主召群臣議政。遼主曰:“北樞密院軍國重任,久闕其人,耶律阿蘇、蕭額特勒二人孰愈?”群臣各譽所長,契丹行宮都部署蕭托輝獨默然。遼主曰:“卿何不言?”托輝曰:“額特勒懦而敗事;阿蘇有才而貪,將為禍基。不得已而用,敗事猶勝禍基。”遼主曰:“托輝,雖魏徵不能過也,但恨朕不能及唐太宗爾。”

壬子,直龍圖閣、句當三班院曾鞏上言曰:“宋興,六聖相繼,與民休息,故生齒既庶,財用有餘。且以景德、皇祐、治平校之,景德戶七百三十萬,墾田一百七十萬頃;皇祐戶一千九十萬,墾田二百二十五萬頃;治平戶一千二百七十萬,墾田四百三十萬頃。天下歲入,皇祐、治平皆一億萬以上,歲費亦一億萬以上。景德官一萬餘員,皇祐二萬餘員,治平並幕職、州縣官三千三百餘員,總二萬四千員。景德郊費六百萬,皇祐一千二百萬,治平一千三百萬。以二者校之,官之眾一倍於景德,郊之費亦一倍於景德。官之數不同如此,則皇祐、治平入官之門多於景德也;郊之費不同如此,則皇祐、治平用財之端多於景德也。誠詔有司按尋載籍而講求其故。使官之數,入者之多門可考而知,郊之費,用財之多端可考而知,然後各議其可罷者罷之,可損者損之,使天下之人如皇祐、治平之盛,而天下之用,官之數,郊之費,皆同於景德,二者所省蓋半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