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資治通鑑》宋紀七十九 起柔兆攝提格正月,盡六月,凡六月

◎宋紀七十九 ∷起柔兆攝提格正月,盡六月,凡六月。

○哲宗憲元繼道顯德定功欽文睿武齊聖昭孝皇帝

諱煦,神宗第六子,母曰欽聖皇后朱氏。熙寧九年,十二月,七日已醜,生於宮中,赤光照室。初名傭,授檢校太尉、天平軍節度使,封均國公;元豐五年,遷開府儀同三司,進封延平郡王。八年,二月,神宗寢疾,宰相王珪乞早建儲,為宗廟社稷計,又奏請皇太后權同聽政,神宗首肯,遂奉制立為皇太子。

元祐元年遼大安二年。丙寅,一零八六年

春,正月,庚寅朔,詔改元。

辛卯,遼主如混同江。

承議郎、守起居舍人邢恕,嘗教高公繪上書,乞尊禮朱太妃,為高氏異日之福。太皇太后呼公繪問曰:“汝不識字,誰為汝作此書?”公繪不敢諱。言者又論恕遊歷權貴,不自檢慎。甲午,謫恕,以本官權發遣隨州。時恕已除中書舍人,於是罷其新命,並黜之於外。

甲辰,王岩叟奏:“自冬不雪,今涉春矣,旱為災,變異甚大。陛下於天下之大害,朝中之大奸,已悟而復疑,將斷而又止。大害莫如青苗、免役之法,陰困生民,茶鹽之法,流毒數路。大奸莫如蔡確之陰邪險刻,章惇之讒欺狼戾。陛下乃容而留之,此天心之所以未祐也。”

丁未,以集賢校理黃廉為戶部郎中。先是廉提舉河東路保甲凡六年,司馬光閒居,往來河、洛間,聞其治狀,呂公著亦言河東軍與邊民德之,遂有是除。

詔回賜高麗王鞍馬、服帶、器幣有加。

罷陝西、河東元豐四年後凡緣軍興增置官局。

己酉,五國諸部長貢於遼。

辛亥,朱光庭言:“察確、章惇、韓縝,不恭、不忠、不恥。議論政事之際,惇明目張胆,肆為辨說,力行醜詆。確則外示不校,中實同欲,陽為尊賢,陰為助邪。縝則每當議論,亦不扶正,唯務拱默為自安計。願罷去確等柄任,別進忠賢以輔聖治。”不報。

癸丑,太皇太后躬詣中太一宮、集禧觀祈雨。

遼主召權翰林學士趙孝嚴、知制誥王師儒等講《五經》大義。

丙辰,太皇太后詔曰:“原廟之立,所從來久矣。前日神宗皇帝初即祠宮,並建寢殿以崇嚴祖考,其孝可謂至矣。今神宗既已開祔,於故事當營館御以奉神靈。而宮垣之東,密接民里,欲加開展,則懼成煩擾;欲采搢紳之議,皆合帝後為一殿,則慮無以稱神宗欽奉祖考之意。聞治隆殿後有園池,以後殿推之,本留以待未亡人也,可即其地立神宗原廟。吾萬歲之後,當從英宗皇帝於治隆,上以寧神明,中以成吾子之志,下以安臣民之心,不亦善乎!”

帝幸相國寺祈雨。

時新法多所釐革,獨免役、青苗、將官之法猶在,而西戎之議未決。司馬光以疾謁告,凡十有三旬,不能出,嘆曰:“四患未除,吾死不瞑目矣!”乃力疾移書三省曰:“今法度宜先更張者,莫如免役錢。光見欲具疏奏聞,若降至三省,望諸公協力贊成。”又手書與呂公著曰:“光自病以來,以身付醫,以家事付愚子,唯國事未有所託,今以屬晦叔矣。”中書舍人范百祿言於光曰:“熙寧免役法行,百祿為鹹平縣,開封罷遣衙前數百人,民皆欣幸。其後有司求羨餘,務刻剝,乃以法為病。今第減助免錢額以寬民力可也。”光不聽。

二月,辛酉,以河決大名,壞民田,艱食者眾,詔安撫使韓絳詢訪賑濟。

乙丑,命蔡確提舉修《神宗實錄》,以鄧溫伯、陸佃並為修撰官,林希、曾肇並為檢討官。

詔權罷修河,放諸路兵夫。

先是司馬光奏:“免役之法有五害:舊日上戶充役有所陪備,然年滿之後卻得休息,今則年年出錢,錢數多於往日陪備者,其害一也。舊日下戶元不充役,今來一例出錢,其害二也。舊日所差皆土著良民;今召募四方浮浪之人,作公人則曲法受贓,主官物則侵欺盜用,一旦事發,挈家亡去,其害三也。農民所有,不過谷帛與力,今曰我不用汝力,輸我錢,我自僱人,若遇凶年,則不免賣莊田、牛具、桑柘以求錢納官,其害四也。提舉常平司惟務多斂役錢,廣積寬剩,希求進用,其害五也。為今之計,莫若降敕,應天下免役錢一切並罷,其諸色役人並依熙寧以前舊法定差。惟衙前一役,最號重難,向有破家產者,朝廷為此始議作助役法。今衙前陪備少,當不至破家;若猶慮力難獨任,即乞依舊於官戶、僧道、寺觀、單丁、女戶有屋業者,並令隨貧富等第出助役錢,遇衙前重難差遣,即行支給。然役人利害,四方不能齊同,乞指揮降諸路轉運使下諸州縣,限五日內縣具利害申州,州限一月申轉運司,司限一季奏聞,委執政官參詳施行。”是日,三省、樞密院同進呈,得旨依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