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喻世明言》第十四卷 陳希夷四辭朝命


且說世宗要加陳摶以極品之爵,陳摶不願,堅請還山。世宗采其“來時自有自雲封”之句,賜號“自雲先生”。後因陳橋兵變,趙太祖披了黃袍,即了帝位。先生適乘驢到華陰縣,聞知此事,在驢背上拍掌大笑。有人間道:“先生笑甚么?”先生道:“你們眾百姓造化,造化!天下是今日定了。”原來後唐未年司,契丹兵起,百姓紛紛避亂。先生在路上闊步,看見一婦人,挑著一個竹籃而走,籃內兩頭坐兩個孩子。先生口吟二句,道是:“莫言皇帝少,皇帝上擔挑。”你道那兩個孩子是誰?那大的便是宋太祖趙匡胤,那小的便是宋太宗趙匡義,這婦人便是杜太后。先生二十五六年前,便識透宋朝的真命天子了。
又一日,先生游長安市上,遇趙匡胤兄弟和趙普,共是三人,在酒肆飲酒。先生亦入肆沾飲,看見趙普坐於二趙之右,先生將趙普推下去道:“你不過是紫微垣邊一個小小星兒,如何敢占在上位?”趙匡胤苛其言。有認得的,指道:“這是自雲先生陳摶。”匡胤就問前程之事。陳摶道:“你弟兄兩的星,比他大得多哩!”匡胤自此自負。後來定了天下,屢次差宮迎取陳摶入朝,陳摶不肯。後來趙太祖手謠促之,陳摶向使者說道:“創業之君,必須尊崇體貌,以示天下,我等以山野廢人,入見天子,若下拜,則違吾性;若不下拜,則褻其體。是以不敢毒謠。”乃於謠書之尾,寫四句附奏,云:“九重天謠,休教丹風銜來:一片野心,己被自雲留住。”使者復命,太祖笑而置之。
後太祖晏駕,太宗皇帝即位,念酒肆中之舊,召與相見,說過持以不臣之禮。又賜御詩云:
曾向前朝號白雲,後來訊息畜無聞。如今若肯隨徵召,總把三峰乞與君。
先生見詩,乃服華陽巾、布袍、草履,來到東京。見太宗於便殿,只是長揖道:“山野廢人,與世隔絕,不習跪拜,望陛下優容之。”太宗賜坐,問以修養之道。陳摶對道:“天子以天下為一身,假令自曰升天,競何益於百姓?今君明臣良,興化勤政,功德被乎八荒,榮名流於力世。修煉之道,無出於此。”太宗點頭稱善,愈加敬重。問道:“先生心中,有何所欲?可為喋言之。”陳摶答道:“臣無所欲,只願求一靜室。”乃賜居於建隆道觀。
其時太宗正用兵征伐河東,道人間先生勝負訊息。先生在使者掌中,寫一“休”字,太宗見之不樂。因軍馬己發,不曾停止。再道人間先生時,但見他閉目而睡,鼾齁之聲,直達戶外。明日去看,仍復如此。一連睡了三個月,不曾起身。河東軍將,果然無功而返。太宗正當嗟嘆,忽見陳摶道冠野服,逍遙而來,直上金鑾寶殿。太宗見其不召自來,甚以為異。陳摶道:“老夫今日還山,將來辭駕。”太宗聞言,如有所失,欲加傳以帝師之號,築宮毒事,時時請教。陳摶固辭求去,呈詩一首。詩云:
草澤吾皇謠,圖南傳姓陳。
三峰千栽窖,四海一閒人。
世態從來薄,詩情自得真。
乞全獐鹿性,何處不稱臣?
又道:“二十年之後,老夫再來候見聖顏。”太宗知不可留,特賜御宴於都堂,使宰相、兩禁官員懼侍坐,每人制送行詩一首,以寵其歸。又將太華全山,御筆判與陳摶為修真之所,他人不得侵漁。賜號為“自雲洞主希夷先生”,聽其還山。此太平興國元年事也。
到端拱五年,太宗皇帝管二十年的乾坤,尚不曾立得太子。長子楚王元佐,因九月九日,不曾預得御宴,縱火燒宮。太宗大怒,廢為庶人。心愛第三子襄王元侃,未知他福分如何,一中不言,心下思想:“惟有希夷先生陳摶,最善相人。當初在酒肆中,就相定我兄弟二人,當為皇帝,趙普為宰相。如今得他一來,決斷其事便好。”轉念猶未了,內侍報導:“有太華山處士陳摶,叩宮門求見。”太宗大驚,即時宣進,問道:“先生此來何意?”陳摶答道:“老夫知陛下胸中有疑,特來決之。”太宗大笑道:“朕固疑先生有前知之術,今果然也。朕東宮未定,有襄王元侃,寬仁慈愛,有帝王之度,但不知福分如何,煩先生到襄府一看。”陳摶領命,才到襄府門首便回。太宗問道:“朕煩先生到襄府看襄王之相,如何不去而回?”陳摶道:“老夫已看過了。襄府門前,毒役奔走之人、都有將相之福,何必見襄王哉?”太宗之意遂決。即日宣謠,立襄王為太子,後來真宗皇帝就是。陳摶在京師,又住了一月。忽然辭去,仍歸九石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