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治通鑑》齊紀五 閼逢閹茂,一年



蕭子顯論曰:帝王之子,生長富厚,期出閨閫,暮司方岳,防驕翦逸,積代常典。故輔以上佐,簡自帝心;勞舊左右,用為主帥,飲食游居,動應聞啟;處地雖重,行己莫由。威不在身,恩未下及,一朝艱難總至,望其釋位扶危,何可得矣!斯宋氏之餘風,至齊室而尤弊也。

癸卯,以寧朔將軍蕭遙欣為豫州刺史,黃門郎蕭遙昌為郢州刺史,輔國將軍蕭誕為司州刺史。遙昌,遙欣之弟;誕,諶之兄也。

甲辰,魏以太尉東陽王丕為太傅、錄尚書事,留守平城。

戊申,魏主親告太廟,使高陽王雍、於列奉遷神主於洛陽;辛亥,發平城。

海陵王在位,起居飲食,皆咨宣城王而後行。嘗思食蒸魚菜,太官令答無錄公命,竟不與。辛亥,皇太后令曰:"嗣主沖幼,庶政多昧;且早嬰尫疾,弗克負荷。太傅宣城王,胤體宣皇,鍾慈太祖,宜入承寶命。帝可降封海陵王,吾當歸老別館。"且以宣城王為太祖第三子。癸亥,高宗即皇帝位,大赦,改元。以太尉王敬則為大司馬,司空陳顯達為太尉,尚書令王晏加驃騎大將軍,左僕射徐孝嗣加中軍大將軍,中領軍蕭諶為領軍將軍。

度支尚書虞悰稱疾不陪位。帝以悰舊人,欲引參佐命,使王晏齎廢立事示悰。悰曰:"主上聖明,公卿戮力,寧假朽老以贊惟新乎!不敢聞命!"因慟哭。朝議欲糾之,徐孝嗣曰:"此亦古之遺直。"乃止。

帝與群臣宴會,詔功臣上酒。王晏等興席,謝瀹獨不起,曰:"陛下受命,應天順人;王晏妄叨天功以為己力!"帝大笑,解之。座罷,晏呼瀹共載還令省,欲相撫悅。瀹正色曰:"君巢窟在何處!"晏甚憚之。

丁卯,詔:"藩牧守宰,或有薦獻,事非任土,悉加禁斷。"

己巳,魏主如信都。庚午,曰:"比聞緣邊之蠻,多竊掠南土,使父子乖離,室家分絕。聯方盪壹區宇,子育萬姓,若苟如此,南人豈知朝德哉!可詔荊、郢、東荊三州,禁勒蠻民,勿有侵暴。"

十一月,癸酉,以始安王遙光為揚州刺史。

丁丑,魏主如鄴。

庚辰,立皇子寶義為晉安王,寶玄為江夏王,寶源為廬陵王,寶寅為建安王,寶融為隨郡王,寶攸為南平王。

甲申,詔曰:"邑宰祿薄,雖任土恆貢,自今悉斷。"

乙酉,追尊始安貞王為景皇,妃為懿後。

丙戌,以聞喜公遙欣為荊州刺史,豐城公遙昌為豫州刺史。時上長子晉安王寶義有廢疾,諸子皆弱小,故以遙光居中,遙欣鎮撫上流。

戊子,立皇子寶卷為太子。

魏主至洛陽,欲澄清流品,以尚書崔亮兼吏部郎。亮,道固之兄孫也。

魏主敕後軍將軍寧文福行牧地。福表石濟以西,河內以東,距河凡十里。魏主自代徙雜畜置其地,使福掌之;畜無耗失,以為司馬監。

初,世祖平統萬及秦、涼,以河西水草豐美,用為牧地,畜甚蕃息,馬至二百餘萬匹,橐駝半之,牛羊無數。及高祖置牧場於河陽,常畜戌馬十萬匹,每歲自河西徙牧并州,稍復南徙,欲其漸習水土,不至死傷,而河西之牧愈更蕃滋。及正光以後,皆為寇盜所掠,無孑遺矣。

永明中,御史中丞沈淵表,百官年七十,皆令致仕,並窮困私門。庚子,詔依舊銓敘。上輔政所誅諸王,皆復屬籍,封其子為侯。

上詐稱海陵恭王有疾,數遣御師瞻視,因而殞之,葬禮並依漢東海恭王故事。

魏郢州刺史韋珍,在州有聲績,魏主賜以駿馬、谷帛。珍集境內孤貧者,悉散與之,謂之曰:"天子以我能綏撫卿等,故賜以谷帛,吾何敢獨有之!"

魏主以上廢海陵王自立,謀大舉入寇。會邊將言,雍州刺史下邳曹虎遣使請降於魏,十一月,辛丑朔,魏遣行征南將軍薛真度督四將向襄陽,大將軍劉昶、平南將軍王肅向義陽,徐州刺史拓跋衍向鍾離,平南將軍廣平劉藻向南鄭。真度,安都從祖弟也。以尚書盧淵為安南將軍,督襄陽前鋒諸軍。淵辭以不習軍旅,不許。淵曰:"但恐曹虎為周魴耳。"

魏主欲變易舊風,壬寅,詔禁士民胡服。國人多不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