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治通鑑》唐紀六十 起屠維作噩,盡昭陽赤奮若,凡五年



珍王誠薨。

乙亥,昭義節度使劉從諫入朝。

丁未,以前西川節度使李德裕為兵部尚書。

初,李宗閔與德裕有隙,及德裕還自西川,上注意甚厚,朝夕且為相,宗閔百方沮之不能。京兆尹杜悰,宗閔黨也,嘗詣宗閔,見其有憂色,曰:"得非以大戎乎?"宗閔曰:"然。何以相救?"悰曰:"悰有一策,可平宿憾,恐公不能用。"宗閔曰:"何如?"悰曰:"德裕有文學而不由科第,常用此為慊慊,若使之知舉,必喜矣。"宗閔默然有間,曰:"更思其次。"悰曰:"不則用為御史大夫。"宗閔曰:"此則可矣。"悰再三與約,乃詣德裕。德裕迎揖曰:"公何為訪此寂寥?"悰曰:"靖安相公令悰達意。"即以大夫之命告之。德裕驚喜泣下,曰:"此大門官,小子何足以當之!"寄謝重沓。宗閔復與給事中楊虞卿謀之,事遂中止。虞卿,汝士之從弟也。

太和七年癸丑,公元八三三年

春,正月,甲午,加昭義節度使劉從諫同平章事,遣歸鎮。初,從諫以忠義自任,入朝,欲請他鎮。既至,見朝廷事柄不一,又士大夫多請託,心輕朝廷,故歸而益驕。徐州承王智興之後,士卒驕悖,節度使高瑀不能制,上以為憂。甲寅,以嶺南節度使崔珙為武寧節度使。珙至鎮,寬猛適宜,徐人安之。珙,琯之弟也。

二月,癸亥,加盧龍節度使、檢校工部尚書楊志誠檢校吏部尚書。進奏官徐迪詣宰相言:"軍中不識朝廷之制,唯知尚書改僕射為遷,不知工部改吏部為美,敕使往,恐不得出。"辭氣甚慢,宰相不以為意。

丙戌,以兵部尚書李德裕同平章事。德裕入謝,上與之論朋黨事,對曰:"方今朝士三分之一為朋黨。"時給事中楊虞卿與從兄中書舍人汝士、弟戶部郎中漢公、中書舍人張元夫、給事中蕭澣等善交結,依附權要,上乾執政,下撓有司,為士人求官及科第,無不如志,上聞而惡之,故與德裕言首及之。德裕因得以排其所不悅者。初,左散騎常侍張仲方嘗駁李吉甫謚,及德裕為相,仲方稱疾不出。三月,壬辰,以仲方為賓客分司。

楊志誠怒不得僕射,留官告使魏寶義並春衣使焦奉鸞、送奚、契丹使尹士恭。甲午,遣牙將王文穎來謝恩並讓官。丙申,復以告身並批答賜之,文穎不受而去。

和王綺薨。

庚戌,以楊虞卿為常州刺史,張元夫為汝州刺史。它日,上復言及朋黨,李宗閔曰:"臣素知之,故虞卿輩臣皆不與美官。"李德裕曰:"給、舍非美官而何!"宗閔失色。丁巳,以蕭浣為鄭州刺史。

夏,四月,丙戌,冊回鶻新可汗為愛登里囉汩沒密施合句祿毗伽彰信可汗。

六月,乙巳,以山南西道節度使李載義為河東節度使。先是,回鶻每入貢,所過暴掠,州縣不敢詰,但嚴兵防衛而已。載義至鎮,回鶻使者李暢入貢,載義謂之曰:"可汗遣將軍入貢,以固舅甥之好,非遣將軍陵踐上國也。將軍不戢部曲,使為侵盜。載義亦得殺之,勿謂中國之法可忽也。"於是悉罷防衛兵,但使二卒守其門。暢畏服,不敢犯令。

壬申,以工部尚書鄭覃為御史大夫。初,李宗閔惡覃在禁中數言事,奏罷其侍講。上從容謂宰相曰:"殷侑經術頗似鄭覃。"宗閔對曰:"覃、侑經術誠可尚,然論議不足聽。"李德裕曰:"覃、侑議論,他人不欲聞,惟陛下欲聞之。"後旬日,宣出,除覃御史大夫。宗閔謂樞密使崔潭峻曰:"事一切宣出,安用中書!"譚峻曰:"八年天子,聽其自行事亦可矣!"宗閔愀然而止。

乙亥,以中書侍郎、同平章事李宗閔同平章事、充山南西道節度使。

秋,七月,壬寅,以右僕射王涯同平章事、兼度支、鹽鐵轉運使。宣武節度使楊元卿有疾,朝廷議除代,李德裕請徙劉從諫於宣武,因拔出上黨,不使與山東連結。上以為未可。癸丑,以左僕射李程為宣武節度使。

上患近世文士不通經術,李德裕請依楊綰議,進士試論議,不試詩賦。德裕又言:"昔玄宗以臨淄王定內難,自是疑忌宗室,不令出閣。天下議皆以為幽閉骨肉,虧傷人倫。向使天寶之末、建中這初,宗室散處方州,雖未能安定王室,尚可各全其生。所以悉為安祿山、朱泚所魚肉者,由聚於一宮故也。陛下誠因冊太子,制書聽宗室年高屬疏者出閣,且除諸州上佐,使攜其男女出外婚嫁。此則百年弊法,一旦因陛下去之,海內孰不欣悅!"上曰:"茲事朕久知其不可,方今諸王豈無賢才,無所施耳!"八月,庚寅,冊命太子,因下制:諸王自今以次出閣,授緊、望州刺史、上佐;十六宅縣主,以時出適;進士停試詩賦。諸王出閣,竟以議所除官不決而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