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治通鑑》唐紀二十七 起閼逢攝提格,盡強圉大荒落,凡四年



初,監察御史張孝嵩奉使廓州還,陳磧西利害,請往察其形勢;上許之,聽以便宜從事。

枝汗那者,古烏孫也,內附歲久。吐蕃與大食共立阿了達為王,發兵攻之,枝汗那王兵敗,奔安西求救。孝嵩謂都護呂休璟曰:"不救則無以號令西域。"遂帥旁側戎落兵萬餘人,出龜茲西數千里,下數百城,長驅而進。是月,攻阿了達於連城。孝嵩自擐甲督士卒急攻,自巳至酉,屠其三城,俘斬千餘級,阿了達與數騎逃入山谷。孝嵩傳檄諸國,威振西域,大食、康居、大宛、罽賓等八國皆遣使請降。勒石紀功而還。會有言其贓污者,坐系涼州獄,貶靈州兵曹參軍。

京兆尹崔日知貪暴不法,御史大夫李傑將糾之,日知反構傑罪。十二月,侍御史楊瑒廷奏曰:"若糾彈之司,使奸人得而恐愒,則御史台可廢矣。"上遽命傑視事如故,貶日知為歙縣丞。

或上言:"按察使徒煩擾公私,請精簡刺史、縣令,停按察使。"上命召尚書省官議之。姚崇以為:"今止擇十使,猶患未盡得人,況天下三百餘州,縣多數倍,安得刺史、縣令皆稱其職乎!"乃止。

尚書左丞韋玢奏:"郎官多不舉職,請沙汰,改授他官。"玢尋出為刺史,宰相奏擬冀州,敕改小州。姚崇奏言:"台郎寬怠及不稱職,玢請沙汰,乃是奉公。台郎甫爾改官,玢即貶黜於外,議者皆謂郎官謗傷。臣恐後來左右丞指以為戒,則省事何從而舉矣!伏望聖慈祥察,使當官者無所疑懼。"乃除冀州刺史。

突騎施守忠既死,默啜兵還,守忠部將蘇祿鳩集餘眾,為之酋長。蘇祿頗善綏撫,十姓部落稍稍歸之,有眾二十萬,遂據有西方,尋遣使入見。是歲,以蘇祿為左羽林大將軍、金方道經略大使。

皇后妹夫尚衣奉御長孫昕以細故與御史大夫李傑不協。

開元四年丙辰,公元七一六年

春,正月,昕與其妹夫楊仙玉於里巷伺傑而毆之。傑上表自訴曰:"髮膚見毀,雖則育心,冠冕被陵,誠為辱國。"上大怒,命於朝堂杖殺,以謝百僚,仍以敕書慰傑曰:"昕等朕之密戚,不能訓導,使陵犯衣冠,雖置以極刑,未足謝罪。卿宜以剛腸疾惡,勿以凶人介意。"

丁亥,宋王成器更名憲,申王成義更為名捴。

乙酉,隴右節度使郭虔瓘奏,奴石良才等八人皆有戰功,請除游擊將軍。敕下,盧懷慎等奏曰:"郭虔瓘恃其微效,輒侮彝章,為奴請五品,實亂綱紀,不可許。"上從之。

丙午,以鄫王嗣真為安北大都護、安撫河東、關內、隴右諸蕃大使,以安北大都護張知運為之副。陝王嗣升為安西大都護、安撫河西四鎮諸蕃大使,以安西都護郭虔瓘為之副。二王皆不出閣。諸王遙領節度自此始。

二月,丙辰,上幸驪山溫湯。

吐蕃圍松州。

丁卯,上還宮。

辛未,以尚書右丞倪若水為汴州刺史兼河南採訪使。

上雖欲重都督、刺史,選京官才望者為之,然當時士大夫猶輕外任。揚州採訪使班景倩入為大理少卿,過大梁,若水餞之行,立望其行塵,久之乃返,謂官屬曰:"班生此行,何異登仙!"

癸西,松州都督孫仁獻襲擊吐蕃於城下,大破之。

上嘗遣宦官詣江南取鵁鶄、鸂鶒等,欲置苑中,使者所至煩擾。道過汴州,倪若水上言:"今農桑方急,而羅捕禽鳥以供園池之玩,遠自江、嶺,水陸傳送,食為粱肉。道路觀者,豈不以陛下為賤人而貴鳥乎?陛下方當以鳳凰為凡鳥,麒麟為凡獸,況鵁鶄、鸂鶒,曷足貴也!"上手敕謝若水,賜帛四十段,縱散其鳥。

山東蝗復大起,姚崇又命捕之。倪若水謂:"蝗乃天災,非人力所及,宜修德以禳之。劉聰時,常捕埋之,為害益甚。"拒御史,不從其命。崇牒若水曰:"劉聰偽主,德不勝妖;今日聖朝,妖不勝德。古之良守,蝗不入境。若其修德可免,彼豈無德致然?"若水乃不敢違。夏,五月,甲辰,敕委使者詳察州縣捕蝗勤惰者,各以名聞。由是連歲蝗災,不至大飢。

或言於上曰:"今歲選敘大濫,縣令非才。"及入謝,上悉召縣令於宣政殿庭,試以理人策。惟鄄城令韋濟詞理第一,擢為醴泉令。餘二百餘人不入第,且令之官;四十五人放歸學問。吏部侍郎盧從願左遷豫州刺史,李朝隱左遷滑州刺史。從願典選六年,與朝隱皆名稱職。初,高宗之世,馬載、裴行檢在吏部,最有名,時人稱吏部前有馬、裴,後有盧、李。濟,嗣立之子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