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治通鑑》唐紀五十八 起重光赤奮若七月,盡玄黓攝提格,凡一年有奇



邕州人不樂屬容管,刺史李元宗以吏人狀授御史,使奏之。容管經略使嚴公素聞之,遣吏按元宗擅以羅陽縣歸蠻酋黃少度。五月,壬寅,元宗將兵百人并州印奔黃洞。

王庭湊之圍牛元翼也,和王傅於方欲以奇策於進,言於元稹,請"遣客王昭、於友明間說賊黨,使出元翼。仍賂兵、吏部令史偽出告身二十通,令以便宜給賜。"稹皆然之,有李賞者,知其謀,乃告裴度,雲方為稹結客刺度,度隱而不發。賞詣左神策告其事。丁巳,詔左僕射韓皋等鞫之。

戊午,幽州節度使朱克融進馬萬匹,羊十萬口,而表雲先請其直充犒賞。

三司按於方刺裴度事,皆無驗。六月,甲子,度及元稹皆罷相,度為右僕射,稹為同州刺史。以兵部尚書李逢吉為門下侍郎、同平章事。

党項寇靈州、渭北,掠官馬。

諫官上言:"裴度無罪,不當免相。元稹與於方為邪謀,責之太輕。上不得已,壬申,削稹長春宮使。

吐蕃寇靈武。庚辰,鹽州奏党項都督拔跋萬誠請降。

壬午,吐蕃寇鹽州。

戊子,復置邕管經略使。

初,張弘靖為宣武節度使,屢賞以悅軍士,府庫虛竭。李願繼之,性奢侈,賞勞既薄於弘靖時,又峻威刑,軍士不悅,願以其妻弟竇瑗典宿直兵;瑗驕貪,軍中惡之。牙將李臣則等作亂,秋,七月,壬辰夜,即帳中斬瑗頭,因大呼,府中回響。願與一子逾城奔鄭州。亂兵殺其妻,推都押牙李{宀介}為留後。

丙申,宋王結薨。

戊戌,宣武監軍奏軍亂。庚子,李{宀介}自奏已權知留後。

乙已,詔三省官與宰相議汴州事,皆以為宜如河北故事,授李{宀介}節。李逢吉曰:"河北之事,蓋非獲已。今若並汴州棄之,則是江、淮以南皆非國家有也。"杜元穎、張平叔爭之曰:"奈何惜數尺之節,不愛一方之死乎!"議未決,會宋、毫、潁三州刺史各上奏,請別命帥。上大喜,以逢吉議為然,遣中使詣三州宣慰。逢吉因請"以將軍征{宀介}入朝,以義成節度使韓充鎮宣武。充,弘之弟,素寬厚得眾心。脫{宀介}旅拒,則命徐、許兩軍攻其左右而滑軍蹙其北,充必得入矣。"上皆從之。

丙午,貶李願為隨州刺史,以韓充為宣武節度兼義成節度使。征李{宀介}為右金吾將軍,{宀介}不奉詔。宋州刺史高承簡斬其使者,{宀介}遣兵二千攻之,陷寧陵、襄邑。宋州有三城,賊已陷其南城,承簡保北二城,與賊十餘戰。癸丑,忠武節度使李光顏將兵二萬五千討李{宀介},屯尉氏。兗海節度使曹華聞{宀介}作亂,不俟詔,即發兵討之。{宀介}遣兵三千人攻宋州,適至城下,丙辰,華逆擊,破之。丁已,李光顏敗宣武兵於尉氏,斬獲二千餘人。

八月,辛酉,大理卿劉元鼎自吐蕃還。

甲子,韓充入汴境,軍於千塔。武寧節度使王智興與高承簡共破宣武兵,斬首千餘級,餘眾遁去。壬申,韓充敗宣武兵於郭橋,斬首千餘級,進軍萬勝。初,李{宀介}既為留後,以都知兵馬使李質為腹心。及{宀介}除將軍,不奉詔,質屢諫不聽,會{宀介}疽發於首,遣李臣則等將兵拒李光顏於尉氏。既而官軍四集,兵屢敗,{宀介}疾甚,悉以軍事屬李質,臥於家。丙子,質與監軍姚文壽擒{宀介},殺之。詐為{宀介}牒,追臣則等,至,皆斬之。執{宀介}四子送京師。韓充未至,質權知軍務,時牙兵三千人,日給酒食,物力不能支。質曰:"若韓公始至而罷之,則人情大去矣!不可留此弊以遺吾帥。"即命罷給而後迎充。丁丑,充入汴。癸未,以韓充專為宣武節度使。以曹華為義成節度使,高承簡為兗、海、沂、密節度使,加李光顏兼侍中,以李質為右金吾將軍。韓充既視事,人心粗定,乃密籍軍中為惡者千餘人,一朝,並父母妻子悉逐之,曰:"敢少留境內者斬。"於是軍政大治。

九月,戊子朔,浙西觀察使京兆竇易直奏大將王國清作亂,伏誅。初,易直聞汴州亂而懼,欲散金帛以賞軍士,或曰:"賞之無名,恐益生疑。"乃止。而外已有知之者,故國清作亂,易直討擒之,並殺其黨二百餘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