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治通鑑》晉紀三十六 起旃蒙大荒落,盡著雍涒灘,凡四年



丁酉,燕太后段氏去尊號,同居外宮。

氐王楊盛以平北將軍苻宣為梁州督護,將兵入漢中,秦梁州別駕呂瑩等起兵應之。刺史王敏攻之,瑩等求援於盛,盛遣軍臨濜口,敏退屯武興。盛復通於晉,晉以盛為都督隴右諸軍事、征西大將軍、開府儀同三司,盛因以宣行梁州刺史。

五月,壬戌,燕尚書郎苻進謀反,誅。進,定之子也。

魏主珪北巡,至濡源。

魏常山王遵以罪賜死。

初,魏主珪滅劉衛辰,其子勃勃奔秦,秦高平公沒弈乾以女妻之。勃勃魁岸,美風儀,性辯慧,秦王興見而奇之,與論軍國大事,寵遇逾於勛舊。興弟邕諫曰:"勃勃不可近也。"興曰:"勃勃有濟世之才,吾方與之平天下,奈何逆忌之!"乃以為安遠將軍、使助沒弈乾鎮遍平,以三城、朔方雜夷及衛辰部眾三萬配之,使伺魏間隙。邕固爭以為不可,興曰:"卿何以知其為人?邕曰:"勃勃奉上慢,御眾殘,貪猾不仁,輕為去就。寵之逾分,恐終為邊患。"興乃止。久之,竟以勃勃為安北將軍、五原公,配以三交五部鮮卑及雜虜二萬餘落,鎮朔方。

魏主珪歸所虜秦將唐小方於秦。秦王興請歸賀狄乾,仍送良馬千匹以贖狄伯支;珪許之。

勃勃聞秦復與魏通而怒,乃謀叛秦。柔然可汗社侖獻馬八千匹於秦,至大城,勃勃掠取之,悉集其眾三萬餘人,偽畋於高平川,因襲殺沒弈乾而並其眾。

勃勃自謂夏後氏之苗裔,六月,自稱大夏天王、大單于,大赦,改元龍升,置百官。以其兄右地代為丞相,封代公;力俟提為大將軍、封魏公;叱乾阿利為御史大夫,封梁公;弟阿利羅引為司隸校尉,若門為尚書令,叱以鞬為左仆謝,乙斗為右僕射。

賀狄乾久在長安,常幽閉,因習讀經史,舉止如儒者。及還,魏主珪見其言語衣服皆類秦人,以為慕而效之,怒,並其弟歸殺之。秦王興以太子泓錄尚書事。

秋,七月,戊戌朔,日有食之。

汝南王遵守之坐事死。遵之,亮之五世孫也。

癸亥,燕王熙葬其後苻氏於徽平陵,喪車高大,毀北門而出,熙被發徒跣,步從二十餘里。甲子,大赦。

初,中衛將軍馮跋及弟侍御郎素弗皆得罪於熙,熙欲殺之,跋兄弟亡命山澤。熙賦役繁數,民不堪命;跋、素弗與其從弟萬泥謀曰:"吾輩還首無路,不若因民之怨,共舉大事,可以建公侯之業。事之不捷,死未晚也。"遂相與乘車,使婦人御,潛入龍城,匿於北部司馬孫護之家。及熙出送葬,跋等與左衛將軍張興及苻進餘黨作亂。跋素與慕容雲善,乃推云為主。雲以疾辭,跋曰:"河間淫虐,人神共怒,此天亡之時也。公,高氏名家,何能為人養子,而棄難得之運乎?"扶之而出。跋弟乳陳等帥眾攻弘光門,鼓譟而進,禁衛皆散走;遂入宮授甲,閉門拒守。中黃門趙洛生走告於熙,熙曰:"鼠盜何能為!朕當還誅之。"乃置後樞於南苑,收發貫甲。馳還赴難。夜,至龍城,攻北門,不克,宿於門外。乙丑,雲即天王位,大赦,改元正始。

熙退入龍騰苑,尚方兵褚頭逾城從熙,稱營兵同心效順,唯俟軍至。熙聞之,驚走而出,左右莫敢迫。熙從溝下潛遁,良久,左右怪其不還,相與尋之,唯得衣冠,不知所適。中領軍慕容拔謂中常侍郭仲曰:"大事垂捷,而帝無故自驚,深可怪也。然城內企遲,至必成功,不可稽留。吾當先往趣城,卿留待帝,得帝,速來;若帝未還,吾得如意安撫城中,徐迎未晚。"乃分將壯士二千餘人登北城。將士謂熙至,皆投仗請降。既而熙久不至,拔兵無後繼,眾心疑懼,復下城赴苑,遂皆潰去。拔為城中人所殺。丙寅,熙微服匿於林中,為人所執,送於雲,雲數而殺之,並其諸子。雲複姓高氏。

幽州刺史上庸公懿以支降魏,魏以懿為平州牧、昌黎王。懿,評之孫也。

魏主珪自濡源西如參合陂,乃還平城。

禿髮珪檀復貳於秦,遣使邀乞伏熾磐,熾磐斬其使,送長安。

南燕王超母妻猶在秦,超遣御史中丞封愷使於秦以請之。秦王興曰:"昔苻氏之敗,太樂諸伎悉入於燕。燕今稱藩,送伎或送吳口千人,所請乃可得也。"超與群臣議之,左僕射段暉曰:"陛下嗣守社稷,不宜以私親之故遂降尊號;且太樂先代遺音,不可與也,不如掠吳口與之。"尚書張華曰:"侵掠鄰國,兵連禍結,引既能往,彼亦能來,非國家之福也。陛下慈親在人掌握,豈可靳惜虛名,不為之降屈乎!中書令韓范嘗與秦王俱為苻氏太子舍人,若使之往,必得如志。"超從之,乃使韓范聘於秦,稱藩奉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