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價工程師考試輔導之契約案例(四)

建設工程招標投標活動 應遵守公開、公平、公正的原則

「案例」 2001年初,某房地產開發公司欲開發新區第三批商品房,是年4月,某市電視台發出公告,房地產開發公司作為招標人就該工程向社會公開招標,擇其優者簽約承建該項目。此公告一發,在當地引起不小反響,先後有二十餘家建築單位投標。原告a建築公司和b建築公司均在投標人之列。a建築公司基於市場競爭激烈等因素,經充分核算,在標書中作出全部工程造價不超過500萬元的承諾,並自認為依此數額,該工程利潤已不明顯。房地產開發公司組織開標後,b建築公司投標數額為450萬元。兩家的投標均低於標底440萬元。最後b建築公司因價格更低而中標,並簽訂了總價包死的施工契約。該工程竣工後,房地產開發公司與b建築公司實際結算的款額為510萬元。a建築公司得知此事後,認為房地產開發公司未依照既定標價履約,實際上侵害了自己的權益,遂向法院起訴要求房地產開發公司賠償在投標過程中的支出等損失。

「案例評析」本案爭議的焦點是:經過招標投標程式而確定的契約總價能否再行變更的問題,這樣做是否違反《契約法》第二百七十一條建設工程的招標投標活動,應當依照有關法律的規定公開、公平、公正進行的原則。當然,如果是招標人和中標人串通損害其他投標人的利益,自應對其他投標人作出賠償。本案中無串通的證據,就只能認定調整契約總價是當事人簽約後的意思變更,是一種契約變更行為。

依法律規定,通過招標投標方式簽訂的建築工程契約是固定總價契約,其特徵在於:通過競爭決定的總價不因工程量、設備及原材料價格等因素的變化而改變,當事人投標標價應將一切因素涵蓋,是一種高風險的承諾。當事人自行變更總價就從實質上剝奪了其他投標人公平競價的權利並勢必縱容招標人與投標人之間的串通行為,因而這種行為是違反公開、公平、公正原則的行為,構成對其他投標人權益的侵害,所以a建築公司的主張應予支持。

總包與分包有連帶責任

案例」某市服務公司因建辦公樓與建設工程總公司簽訂了建築工程承包契約。其後,經服務公司同意,建設工程總公司分別與市建築設計院和市××建築工程公司簽訂了建設工程勘察設計契約和建築安裝契約。建築工程勘察設計契約約定由市建築設計院對服務公司的辦公樓、水房、化糞池、給水排水及採暖外管線工程提供勘察、設計服務,做出工程設計書及相應施工圖紙和資料。建築安裝契約約定由××建築工程公司根據市建築設計院提供的設計圖紙進行施工,工程竣工時依據國家有關驗收規定及設計圖紙進行質量驗收。契約簽訂後,建築設計院按時做出設計書並將相關圖紙資料交付××建築工程公司,建築公司依據設計圖紙進行施工。工程竣工後,發包人會同有關質量監督部門對工程進行驗收,發現工程存在嚴重質量問題,是由於設計不符合規範所致。原來市建築設計院未對現場進行仔細勘察即自行進行設計導致設計不合理,給發包人帶來了重大損失。由於設計人拒絕承擔責任,建設工程總公司又以自己不是設計人為由推卸責任,發包人遂以市建築設計院為被告向法院起訴。法院受理後,追加建設工程總公司為共同被告,讓其與市建築設計院一起對工程建設質量問題承擔連帶責任。

「案例評析」本案中,某市服務公司是發包人,市建設工程總公司是總承包人,市建築設計院和××建築工程公司是分包人。對工程質量問題,建設工程總公司作為總承包人應承擔責任,而市建築設計院和××建築工程公司也應該依法分別向發包人承擔責任。總承包人以不是自己勘察設計和建築安裝的理由企圖不對發包人承擔責任,以及分包人以與發包人沒有契約關係為由不向發包人承擔責任,都是沒有法律依據的。

根據《契約法》第二百七十二條中的“總承包人或者勘察、設計、施工承包人經發包人同意,可以將自己承包的部分工作交由第三人完成。第三人就其完成的工作成果與總承包人或者勘察、設計、施工承包人向發包人承擔連帶責任。承包人不得將其承包的全部建設工程轉包給第三人或者將其承包的全部建設工程肢解以後以分包的名義分別轉包給第三人”的規定,所以本案判決市建設工程總公司和市建築設計院共同承擔連帶責任是正確的。值得說明的是:依《契約法》這一條及《建築法》第二十八條、第二十九條的規定:禁止承包單位將其承包的全部工程轉包給他人,施工總承包的建築工程主體結構的施工必須由總承包單位自行完成。本案中建設工程總公司作為總承包人不自行施工,而將工程全部轉包他人,雖經發包人同意,但違反禁止性規定,亦為違法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