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險公估的案例一:上海捷運四號線公估競標內幕失標公

  2003年7月17日,通標標準技術服務有限公司(sgs-cstc)大洋、平量行、大通和柏森五家公估行向上海軌道交通四號線透水事故理賠工作小組遞交了標書。不久,sgs被初步劃定勝出。 
據業內人士估計,四號線案可能成為國內有史以來最大的公估案。招標結束後,未中標的公估行沒有就此罷休,而是提出了諸多疑議,並準備狀告保監會。同時,歷史遺留的sgs法律地位問題再次浮出水面。 
 
  競標 
四號線保額高達人民幣56.46億元,業內對最後的理賠金額意見分歧,大致在2-6億元人民幣區間。即便按最低2億元的理賠金額看,這個案子也足以成為國內有史以來最大的公估案。 
業內人士稱,迄今為止,國內公估業經手的兩個最大的案子是2001年長虹暴雨、洪災損失案和2002年大眾汽車流水線火災損失案。兩個案子的理賠金額分別是1.8億和1.3億,公估費用均在200餘萬元人民幣。 
“此次四號線的公估費用應該高於長虹和大眾兩個案子,數額預計在250-400萬元左右。”一家參與競標的國內公估行總經理說。據他介紹,目前國內公估費用一般按定損金額計費,市場均價在定損金額的0.5%左右。對多數經營維艱的國內公估行來說,四號線無疑是個極大的誘惑。 
2003年7月8日,承保4號線項目的平安、人保、太保及大眾向五家公估行發出招標邀請函,7月17日下午5時前必須送達標書。對於此案,內資公估行躍躍欲試,“我們以為這個事故涉及機密,需要與政府進行更多協調,應該會是內資公估行中標。” 
結果卻大出內資行的意料。不久,經包括上海保監辦官員在內的理賠工作小組評審後, sgs被初步劃定勝出。 
參與四號線理賠工作的平安上海分公司有關人士確證了這個訊息,“目前初步劃定sgs,但還沒有最後確定。”業內人士透露,保險公司之所以未最終決定的主要因素在於,保險公司與sgs在公估費用上還未達成一致。
 
疑議 
可事情並未隨著競標結束劃上句號,未中標的內資公估行仍指出了諸多疑議,甚至準備向中國保監會告狀。
“在得知競標結果後,我們被告知主要的原因是,sgs在國際上名氣較大,由它出任公估人有利於和國際再保險公司協商理賠。如果都以此為理由,那國內公估行以後還能不能接這樣的大案子?”該內資公估行總經理說。 
 同時,他指出,為了四號線公估案,大通與國際公估行根寧翰(cunningham)進行了技術合作,大洋也與美國公估行miller進行合作,作為技術支撐點進行投標。而平量行本身就是港資公司,與國際再保人關係密切。 
 而在公估技術難度上,他也對內資公估行的實力表示了充分的信心。“據我所知,大通雖是剛成立的,但建工領域經驗豐富的公估專才為數不少。而成立時間較長的大洋公估更是從事過許多建工保險公估業務。對做過建工險的公估行來說,技術含量是一樣的,只是標的大小的問題。” 
 另外,他還指出,內資公估行在價格上具有較大的競爭優勢。“sgs的報價一般是國內同行的兩倍以上,甚至是數倍。” 
 最關鍵的是, sgs在國內的法律地位仍不明確,不是由保監會批准的公估機構。而根據中國保監會2001年發布的《保險公估機構管理規定》,公估機構必須經過保監會批准成立,且法定名稱中應當包含“保險公估”字樣。 

答疑 
對於該內資公估行總經理的諸項疑議,該平安人士認為,“sgs是根據商業註冊時劃定的合法經營範圍從事相關業務,我們保險人與被保險人對此沒有異議。而再保險安排只是在審核公估人的一部分因素,並不是決定性因素。” 
至於sgs的報價,他以商業機密為由拒絕評述。“價格是各公司的商業機密,各公司在這個案子中報價的高低,並不一定完全符合平時的市場行為。” 
保監會中介部有關負責人也對sgs的可能中標表示了支持。“它也是個合法的機構,四號線是上海的一個項目,我們作為保險監管部門也不會對此進行干預的。” 
“《保險法》並沒有規定公估業務必須由公估公司做,只要人家有能力,其他檢測、計量等公司也是可以做這個業務的。《保險公估機構管理規定》只是規定,其他機構不能打著保險公估公司的旗號做公估業務。” 
而在專業程度上,在全球知名度很高的sgs無疑具有頗具競爭力的技術人員團隊。另一家參與競標的內資公估行一位項目經理也承認,“sgs做具體案子的人員素質和技術水平在國內都是比較高的。” 

正身 
至此,對sgs的成立背景進行回溯有助於理解內資公估行對sgs法律地位的質疑。 
根據sgs網站上公布的資料,該公司是由全球最大的第三方檢驗公司——瑞士通用公證行和中國標準技術開發公司合資建立的檢驗、測試和認證服務公司。經原國家技術監督局批准,外經貿部頒發批准證書,國家工商行政管理局核發營業執照,sgs在1991年10月正式成立。1996年,sgs還取得了原國家商檢局頒發的外商投資檢驗鑑定公司資格證書。 
迄今為止,sgs在全國範圍內已設立了近30家分公司、辦事處和實驗室,業務範圍包括質量體系和環保體系認證;消費品的檢驗和實驗;為礦產界、石油界和農業界服務;工業檢驗;理賠、一旦發生殘損為保險商提供獨立的評估服務等。換言之,公估只是sgs的一小部分業務範圍。

在sgs成立時,保監會尚未成立,相關法規也未出台。因此,sgs的法律地位成了保監會方面也能理解的歷史遺留問題。而類似的情形也曾發生在港資公估行——平量行身上。 
平量行1996年在上海成立時也只是獲得了上海浦東工商管理局的批准。“灰色地位”曾使平量行2001年在業務發展中遇到極大困難。為此,從2001年中起,平量行開始重新向保監會申請營業執照,並於2002年9月獲得批准,同時要求增資至200萬元。 
而對於sgs,解決法律地位問題也成了其今後業務發展的關鍵。這時,瑞士通用公證行的前子公司、全球著名的公估行gab羅便士就扮演了一個重要的角色。 
1990年代脫離瑞士通用公證行的gab羅便士至今仍與瑞士通行公證行保持著全球合作關係。在gab羅便士的全球網站上,在中國的公司聯繫人表上sgs仍赫然在目。 
“保監會很清楚sgs當時成立的背景,因此給予我們很大支持,成立代表處剛滿兩年就批准gab羅便士在上海設立中國子公司。子公司原定7月份成立,但因sars影響而延後。屆時,sgs的公估業務將全部劃歸gab羅便士中國子公司。”gab羅便士北京代表處首席代表李全英說。 
“一旦子公司成立,sgs將全部剝離在華的公估業務給於gab羅便士,這也就澄清了以前sgs在從事公估業時的法律地位困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