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市公司財務分析及其套用:企業整體財務風險過濾體系

  上市公司的財務分析除了對正常的財務數據反映出來的狀況進行風險預警,另一個重要方面就是對報表的虛假程度和粉飾程度進行診斷。它可以通過對已有的造假案例進行研究,找出其造假的手法和實現造假的途徑,然後根據其特徵對其他公司的財務報表進行審查,以便發現存在造假的可能性、揭示其潛在的風險。bba禾銀系統將其稱為企業整體財務風險過濾器。它可以充分利用財務分析專家在財務造假分析方面的經驗,建立起財務造假的手法及其特徵庫,建立風險模型,對上市公司的整體情況進行風險過濾,以便對財務造假進行診斷分析。

    現介紹幾個境內外的造假案例,通過對其案例進行分析,來熟悉它們的造假手法,規避今後的投資風險。
    一、瓊民源
    瓊民源1993年4月30日上市,發行價格3.25元。從上市到1995年年底,瓊民源是名副其實的垃圾股,1994年的淨資產收益率僅為0.03%,直到1996年4月1日,該股收盤價格為2.08元。1996年中期後,瓊民源進行了系列併購行為:
    (1)1996年6月,法人股權變動,第二大股東易主北京富群;
    (2)1996年9月,接管北京凱奇通訊,稱邁入了"高科技通訊領域並跨入了國際化行列"(據1996年年度報告);
    (3)1997年與香港一公司合作共建友誼大廈,稱"房地產開發區的豐碩成果,開闢了新的經濟成長點,並為今後持續獲得利潤奠定了豐碩成果"(據1996年年度報告);
    (4)1997年接收凱奇海外上市公司。
    經過一系列併購行為後,瓊民源1996年中期每股收益達到0.227元,1996年年底每股收益達到0.867元,資本公積金6.57億元,利潤總額5.7億元。由此,瓊民源由垃圾股變為十分搶手的績優股,股價由1996年4月的2.08元上升到1997年1月的26.18元。
    這一現象立即引起監管部門的注意。經查實,瓊民源在1996年年報利潤與資本公積嚴重失實,虛構利潤5.4億元,虛構資本公積6.57億元。其中,虛構利潤是在未取得土地使用權的情況下,通過關聯公司與他人簽定的合作建房、權益轉讓等無效契約編造的;虛構資本公積也是在未取得土地使用權,未經過國家批准立項等情況下,對4個投資項目進行資產評估而編造。
    通過"瓊民源"現象,對這樣通過系列併購行為所帶來的業績應該謹慎對待,尤其通過關聯交易帶來的利潤,我們應該慎之又慎。
二、st銀廣夏
    st銀廣夏於1994年6月17日上市,2001年造假暴光。通過透視銀廣夏的財務報表,希望能給廣大投資者以啟發。
    通過公開披露的信息我們可以看到,該公司1999、2000年業績連續翻番、提升迅速。通過會計報表附註發現,其主要的利潤來自於天津子公司。1999年的利潤有76%來自於天津廣夏,而天津廣夏的主要造假手段為:偽造購銷契約、偽造出口報關單、虛開增值稅發票等從而虛構經營利潤7.45億元。
    我們通過如下常識性手段發現其利潤異常情況:
    1、增值稅。公司明確揭示公司所適用的增值稅稅率為17%,也沒有增值稅減免政策,但通過2000年年報我們可以發現:公司的年末應交增值稅餘額為負數,即增值稅不但不欠款,還有大量的沒有抵扣完的稅款;通過現金流量表,也可以看到,2000年公司已經交納的增值稅僅為52602.31元,但公司的工業銷售收入8.27億元,毛利潤5.43億元。而對於這樣的巨額收入公司應該交納的增值稅是比較大的,但事實卻相反。通過收入與稅金的不匹配,我們有理由對其收入質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