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金流量表值得信任嗎?淺析上市公司財務秘籍

 大約兩年前,中央電視台經濟生活頻道“中國證券”晚間版製片人提出一個構想,希望能夠用一個最直觀的數據來反映發生在上市公司之間的業績競賽。筆者以為,這樣一個財務指標應當是“稅前利潤增加值”。它不僅可以告訴投資者“誰創造了更多的財富”,而且可以揭示公司業績與產業周期以及股票價格的某種聯繫。但在隨後召開的專家研討研討會上,這一建議險些被否決。

來自中注協和會計學院的專家們認為,“每股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淨額”比“稅前利潤增加值”對上市公司業績具有更好的揭示力。在他們看來,損益表是按照權責發生制編制的,濫用權責發生制或過分依賴賒賬的辦法增加銷售收入可以導致資產負債表隱藏大量減值損失風險,同時損益表也被誇大,因此容易被操縱,所以不值得信任;而現金流量表是按照收付實現制編制的,只有在現金被收到和支付以後才予以列報,因此不容易被操縱,所以更值得信任。
這看上去頗為合理,但不為正確。其中的錯誤在於,隨著資產減值會計的引入,嚴格的權責發生制與收付實現制之間的區別越來越小,在充分計提應收款項壞賬準備的情況下,濫用權責發生制以粉飾利潤的目的根本無法實現。況且會計核算的基本原則是權責發生制,而不是收付實現制。實際上,即使是按照收付實現制編制的現金流量表,錯報、漏報及人為操縱的情況也嚴重存在。
舉例說明,中牧股份2003年度實現淨利潤2296萬元,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淨額35206萬元,後者是前者的14.33倍。按照上述觀點,該公司現金流量表揭示的本年度業績不僅大大超過了損益表列報的利潤,而且是可信的。不過,資產負債表顯示,年末公司各項應付款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加,其中應付票據餘額16276萬元,與年初餘額2762萬元相比增加了13514萬元,主要是應付關聯方中牧集團魚粉採購款14327萬元。進入2004年1月,公司全額償還了這筆魚粉採購款。顯然,如果該等應付票據項下的關聯方採購款項在報告期內支付,必將大大減少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淨額。如此編制現金流量表可謂十分典型的人為操縱。
2003年底,證監會昆明特派辦對st百大發出《限期整改通知》,要求公司糾正2002年度現金流量表錯報事項——將其他單位借款5700萬元和預收政府扶持資金2400萬元計入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為此,公司董事會承諾在2003年度會計核算中予以更正並進行正確核算。但2003年度現金流量表在收到和支付的“其他與經營活動有關的現金” 項下,依然存在暫收、暫借入、收回墊支款及暫借款合計11184萬元,和墊支、暫借出、還墊支款及還暫借款合計11585萬元,無證據表明董事會已履行了整改承諾。如果是收到與經營活動有關的現金,顯然不能稱之為“還款”;既然是“還款”或收回墊支款,此前一定有“借款”或以墊支款為名義的借款;既然是“借款”與“還款”,自然屬於籌資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總之不屬於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
一些上市公司不僅將籌資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錯報為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而且將投資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也錯報為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例如,漵t天鵝2003年度公司實現淨利潤3599萬元,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淨額19145萬元。經查驗,公司將屬於籌資活動現金流量的利息收入1805萬元和屬於投資活動現金流量的收回江蘇中住房地產開發公司的合作款及收益2260萬元總計4065萬元錯報列入現金表“收到其他與經營活動有關的現金”中,由此達到粉飾經營活動現金流量的效果。
那么,類似上述現金流量表錯報、漏報及人為操縱的上市公司究竟有多少呢?它們占上市公司總數的比例究竟有多高呢?再隔兩周的時間,經濟觀察研究院將在公布2004上市公司信任度研究成果時一併公布這一答案。
話說回來。儘管筆者反對,但是,當年“中國證券”的製片人還是做出妥協,最終選擇了所謂“年報雙榜”,即“稅前利潤增加值”和“每股經營現金淨流量”。事到如今,如果再遇到當年的情況,筆者的答案是:要么繼續反對,要么不再出任所謂“年報雙榜財務顧問”。理由是,在頗為普遍的錯報、漏報及人為操縱情況下,現金流量表不值得信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