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集團財務體制論

(一)財務管理許可權的配置
    企業集團管理許可權配置包括兩大方面的內容,一是集團單個成員企業的許可權配置,其中以母公司的財權配置為主;另一方面是對母子公司財權配置為主的成員企業之間財務管理許可權劃分。現以母公司(股份公司形式)為例來闡述這一問題。
    從一個股份公司看,瓜分財權的主體是股東大會→董事會→總經理→財務副總經理或財務總監→財務經理,這五個層級都是行使財權的主體,股東大會,董事會的財權配置屬所有者管理體制範疇,以總經理為代表的財務許可權配置屬經營者財務管理的體制範疇,所有者財務體制與經營者財務體制共同構成公司財務體制,確切講是公司財務領導體制。實際上,公司法對公司治理結構中的各主體的財權配置已作出明確的界定。

    股東大會享有的財權是對重大財務事項如重大投資、籌資、資本變動、利潤分配及公司重組等行使最終決策權和監督權,其主要職能是制衡和監督董事會以免其濫用財權。董事會享有的財權是代表股東大會行使日常決策權,除對投資、籌資、資本及資產變動、利潤分配進行決議外,還決定如何設定財務職能機構和制定財務管理制度,以及怎樣激勵和約束經理班子等。總經理享有執行董事會所授予的財權,即作為公司行政總負責人的財務管理許可權。總經理把專職財務事務管理權授予財務總監或財務副總經理,同時把部分財權授予其他副總經理。財務副總經理行使部分日常財務決策權、指揮權和控制權,並授權財務經理行使日常財務管理權。總經理對財務副總經理、財務副總經理對財務經理依法進行財權的制衡和監督,財務副總經理和財務經理對其他領域如生產、銷售、人事、研究與開發等的主管領導進行專職財務約束和監督。監事會享有對董事會和經營班子的財務監督權。
    從一個企業集團看,子公司只不過是母公司資本擴張和經營延伸或多角化的結果,母公司為了調控好子公司的經營活動,必然要參與子公司的財權配置,把母公司的財務管理權力滲透和延伸到子公司,一旦母公司採取下派董事和高級管理人員,制定財務管理制度等實質性措施,集團財務管理制就相應形成。
    (二)企業集團財務管理體制模式
    1.統管制
    統管制亦稱集權制,是指財權決大部分集中於母公司,母公司對子公司採取嚴格控制和統一管理方式的財務體制。統管制的特點是:財務管理決策權高度集中於母公司,子公司只享有很少部分的財務決策權,其人財物及供產銷統一由母公司控制,子公司的資本籌集、投資、資產重組、貸款、利潤分配、費用開支、工資及獎金分配、財務人員任免等重大財務事項都由母公司統一管理。母公司通常下達生產經營任務,並以直接管理的方式控制子公司生產經營活動。在某種程度上,子公司只相當於母公司的一個直屬分廠或分公司,投資功能完全集中於母公司。
    統管制的優點:(1)便於指揮和安排統一的財務政策,降低行政管理成本;(2)有利於母公司發揮財務調控功能,完成集團統一財務目標;(3)有利於發揮母公司財務專家的作用,降低子公司財務風險和經營風險;(4)有利於統一調劑集團資金,保證資金頭寸,降低資金成本。
    統管制存在明顯的缺陷:(1)財務管理許可權高度集中於母公司容易挫傷子公司經營者的積極性,抑制子公司的靈活性和創造性;(2)高度集權雖能降低或規避子公司某些風險,但決策壓力集中於母公司,一旦決策失誤,將產生巨大損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