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用建築設計通則(二)

三、基本規定
3.1 民用建築分類 
3.1.1 民用建築分類因目的不同而有各種分法,如按防火、等級、規模、收費等不同要求有不同的分法。本通則分按使用功能分為居住建築和公共建築兩大類,其具體分類應符合建築技術法規或有關標準。 

 3.1.2 民用建築按層數或高度分類是按照《住宅設計規範》gb 50096、《建築設計防火規範》gbj 16、《高層民用建築設計防火規範》gb 50045來劃分的。超高層建築是根據1972年國際高層建築會議確定高度100m以上的建築物為超高層建築。注中闡明了本條按層數和建築高度分類是取決於防火規範規定,故其計算方法按現行的《建築設計防火規範》gbj 16與《高層民用建築設計防火規範》gb 50045執行。 

 3.1.3 民用建築等級劃分因行業不同而有所不同,在市場經濟體制下,不宜在本通則內作統一規定。在專用建築設計規範中都結合行業主管部門要求來劃分。如交通建築中一般按客運站的大小劃為一級至四級,體育場館按舉辦運動會的性質劃為特級至丙級,檔案館按行政級別劃分為特級至乙級,有的只按規模大小劃為特大型至小型來提出要求,而無等級之分。因此,本通則不能統一規定等級劃分標準,設計時應符合有關標準或行業主管部門的規定。 
3.2 設計使用年限
3.2.1 在國務院頒布的《建設工程質量管理條例》第二十一條中規定,設計檔案要“註明工程合理使用年限”,現業主已提出這方面的要求,有的地方已作出規定。民用建築合理使用年限主要指建築主體結構設計使用年限,根據新修訂《建築結構可靠度設計統一標準》gb 50068—2001中將設計使用年限分為四類,本通則與其相適應,具體的應根據工程項目的建築等級、重要性來確定。 
3.3 建築氣候分區對建築基本要求 
3.3.1 本條是根據《建築氣候區劃標準》gb 50178—93和《民用建築熱工設計規範》gb 50176—93綜合而成,明確各氣候分區對建築的基本要求。
3.4 建築與環境的關係 
3.4.1 建築與環境的關係應以“人與自然共生”、“人與社會共生”作為基本出發點,貫徹可持續發展的戰略,樹立整體觀念、生態觀念和發展的觀念,人一建築一環境應共生互惠、協調發展。 
因此,建築與環境一方面為保證人們的安全、衛生和健康,應選擇無災害危險和對人體無害的環境;另一方面,建築工程也不應破壞當地生態環境,不應排放三廢等造成各種危害而引起公害,並應進一步綠化和美化環境,提高環境設施水平。 
3.5 建築無障礙設施 
3.5.1~3.5.4 主要根據已經頒布實施的《城市道路和建築物無障礙設計規範》jgj 50—2001規定的無障礙實施範圍和設計要求而確定。該規範也是通用標準,規定了無障礙實施範圍和設計要求,本通則不再詳細引用。 
3.6 停車空間 
3.6.1~3.6.2 隨著國民經濟的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家庭擁有轎車越來越多,同時,我國是腳踏車王國,必須解決機動車和非機動車停車空間問題,否則會造成道路或場地阻塞,存在交通安全的隱患,破壞市容,給人民生活造成不便。 
因此,在居住區、公共場所應建停車場,或在民用建築內附建停車庫,或統籌建設公用的停車場、停車庫。由於全國各地的經濟發展水平和生活水平差異很大,各類民用建築停車位的數量不宜作統一規定,應由當地行政主管部門根據當地的具體條件來制定。停車庫設計應符合《汽車庫建築設計規範》jgj 100—98、《汽車庫、修車庫、停車場設計防火規範》gb 50067—97等有關規範的規定。 
3.7 無標定人數的建築 
3.7.1 建築物應按防火規範有關規定計算安全疏散樓梯、走道和出口的寬度和數量,以便在火災等緊急情況下人員迅速安全疏散。有標定人數的建築物(劇場、體育場館等),可按標定的使用人數計算;對於無標定人數的建築物(商場、展覽館等)因所處城市、地段、規模等不同,使用人數有很大的不同,除非有專用設計規範規定外,應經過調查分析,確定合理的使用人數,主要是人員密度,以此為基數,計算出有足夠的安全出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