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兒科知識點輔導:中醫兒科學發展簡史

中醫兒科學的形成、發展和特點 

 春秋戰國至兩漢時期已有小兒醫,秦漢時期即已有醫案的記載
 
 │
 │兩晉南北朝
 │
 │小兒醫學有所進展
 ↓

 唐代:政府設太醫署,“醫博士”教授醫學,專設少小科。第

 一部兒科著作《顱囟經》在此時流傳。
 
 │
 │
 ↓

 兩宋年代:中醫兒科專業得到鞏固與發展,已形成獨特的體系。

 代表醫家:錢乙(被譽為“兒科之聖”)、劉昉、陳文中
 
 │
 │元代,兒科醫家曾世榮的學術思想
 │
 │對兒科的發展具有一定貢獻
 ↓

 明清時期:中醫兒科飛速發展,此期的重大發明是接種人痘預防天花。

 代表醫家:萬全、陳飛霞
 
 │
 │
 ↓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後,兒科領域出現嶄新面貌。
主要醫家與專著  
中醫兒科學在它的悠久發展進程中,名醫輩出,群星璀璨。秦越人、淳于意、巢元方、孫思邈、錢仲陽、萬密齋、李 、徐春甫、魯伯嗣、夏禹鑄、葉天士、吳鞠通等,他們良好的醫德醫風、豐富的臨證經驗、深厚的學術造詣,在中醫兒科學發展史上光彩照人,功不可沒。
1. 宋·錢乙 代表作《小兒藥證直訣》。主要成就
2. 南宋·陳文中 首創溫補方藥治療小兒痘疹,為痘疹的治療開闢了新的途徑。 著《小兒痘科方論》、《小兒病源方論》。
3. 南宋·劉昉與王歷、王 等編成《幼幼新書》40卷。該書特點:
  ①該書是12世紀世界上內容最完備的兒科專書。
  ②脾胃方面的疾病占全書的1/4,詳細記錄了嬰兒保育法,區別了驚風與癇症的不同。
4. 明·萬全 著有《育嬰家秘》、《幼科發揮》、《片玉心書》。主要成就
5. 明·張介賓 輯《景岳全書》,其中“小兒則”、“麻疹詮”、“痘疹詮”共6卷,專論兒科。
6. 清·陳飛霞 著《幼幼集成》,全書首創“胎稟”、“護胎”,將指紋的臨床意義歸納為“浮沉分表里,紅紫辨寒熱,淡滯定虛實”。目前仍為兒科臨床醫師習用。
中醫兒科學的特色與優勢 
中醫兒科學在數千年的發展進程中,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和優勢,成為中醫兒科學繼續發展的原因;中醫兒科的繼續發展,又使這些特色和優勢更加充實和豐富。
首先,中醫兒科對小兒生理病理特點的認識至今仍有效地指導著兒科的基礎研究與兒科臨證。
第二,中醫兒科在保健防病方面的優勢是有待套用和發掘的瑰寶。
1. 中醫學科學強調兒童保健從受孕懷胎開始,倡導養胎和胎教。
2. 宋·陳自明在《婦人良方大全》中專立“胎教論”一門。除胎兒保健外,在初生保健、乳食保健、起居保健和精神保健上都有獨到之處。
第三,中醫學巨觀辨證論治的優勢,亦同樣為中醫兒科所擁有。
1. 八綱辨證,六淫、疫癘痰食辨證,臟腑病辨證,衛氣營血辨證等,兒科亦習用。
2. 中醫兒科除內治法外,外治法包括塗敷、熱熨、灌腸、藥袋、藥浴、霧化吸入、滴藥、貼敷、吹藥、藥膜等。豐富多彩,療效獨到。
3. 其它療法:針灸、推拿、刮痧、拔罐、拍打、氣功、日光、音樂、心理療法等的套用,從總體上增強了兒科常見病的防治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