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傷科學》第六章:骨折概論(1)

學習指導

學時安排:4學時。
本章著重介紹骨折的有關知識。應掌握骨折的定義、病因病理、分類、臨床表現、治療原則,了解骨折癒合過程和影響骨折癒合因素等,為學習骨折各論打好基礎

基本概述

由於外力的作用,骨或骨小梁的完整性和連續性遭到部分或完全的斷裂,即稱骨折。兒童的骨骺分離亦屬骨折,因為在骨骺的斷面上可帶有數量不等的骨組織。
中醫在防治骨折方面積累了豐富的臨床經驗,骨折的治療在中醫傷科學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在復位、固定、練功活動和藥物治療四個方面均各有其獨特的優點。

病因病理

一、骨折的原因
受傷的原因包括生活損傷、工業損傷、交通損傷、農業損傷、運動損傷、火器損傷、自然災害損傷。
二、骨折的內因
內因是引起骨折的根本原因。主要有四個方面:全身健康狀況、骨質本身狀況、骨的解剖結構特點、骨與周圍軟組織的特殊解剖關節。
三、骨折的外因
外因即作用於人體的致傷暴力,可分為四種形式:直接暴力、間接暴力、肌肉牽拉、疲勞骨折。
四、骨折的移位

附:

病因病理·骨折內因】

1. 全身健康狀況:身體強健者必然筋骨壯實,不易受損;身體虛弱者,平時又缺乏鍛鍊或長期廢用者,其骨質脆弱疏鬆,受傷時就容易引起骨折。如股骨頸骨折等。
2. 骨質本身狀況:年齡不同,發生骨折的性質和部位亦不同,如幼兒易發生青枝骨折;18歲以下的青少年因骨骺尚未閉合,關節附近被外力撞擊,則易發生骨骺分離;老年人因骨質疏鬆脆弱亦易發生骨折。另外骨質本身異常也是發生骨折的一種因素,可造成病理性骨折,如先天性疾病“脆骨病”,也叫成骨細胞發育不全;營養不良性
疾病如幼兒的佝僂病,成人的軟骨病;內分泌性疾病如甲亢;炎症性病變如化膿性骨髓炎,骨囊腫等。
  3. 骨的解剖結構特點:這是骨折易發生在一定部位的重要原因。如肱骨下端扁而寬,在前面的冠狀窩和後面的鷹嘴窩之間,僅有一層薄的骨片,故這一部位即肱骨髁上很容易發生骨折。
  4. 骨與周圍軟組織的特殊解剖關節:這是某一部位易發生骨折的另一個重要原因,如肱骨內上髁骨折,因跌倒時由於屈腕肌群的強力收縮所造成;某些髕骨骨折是由於股四頭肌強力收縮,將骨質撕斷的結果。

病因病理·骨折外因】

1. 直接暴力:骨折發生於外來暴力直接作用的部位。如打傷、壓傷、槍傷、炸傷及撞擊傷等。這類骨折的特點多為橫斷骨折或粉碎性骨折,骨折處的軟組織損傷較嚴重,多為開放性骨折;若打擊物由外向內穿破皮膚則感染率高;若發生在前臂或小腿則骨折在同一平面。
2. 間接暴力:包括傳達暴力及扭轉暴力等。是指骨折發生於遠離外來暴力作用的部位。亦就是不發生在直接受到外力打擊的部位,而在其他部位。如由高處摔下臀部著地而引起的腰椎壓縮性骨折。這類骨折的特點多為斜形或螺鏇形骨折;骨折處的軟組織損傷較輕;若為開放性骨折,多為骨折斷端由內向外穿破皮膚,故感染率較低;若骨折發生在前臂或小腿,則骨折的部位不在同一平面。
3. 肌肉牽拉:由於肌肉急驟收縮和牽拉而發生骨折。如髕骨骨折,肱骨幹骨折,第五跖骨基底部骨折。
4. 疲勞骨折(持續性骨折):多為骨骼過度疲勞而致。易發生在長途跋涉後或行軍途中,以足的第二、三跖骨及腓骨幹下三分之一處的疲勞骨折為多見,這種骨折多無移位,但癒合緩慢。

病因病理·骨折移位】

骨折移位的程度和方向,取決於外力的性質、大小和作用方向,以及骨折後的肌肉韌帶收縮牽拉和肢體重力的影響,臨床上常見的骨折移位有以下五種,常合併存在。
成角移位:兩骨折段的軸線交叉成角,以角頂的方向稱為向前、向後、向內、向外成角[如圖①]
側方移位:骨折遠端移向側方[如圖②]。
縮短移位(重疊移位):兩骨折段相互重疊或嵌插使骨的長度縮短[如圖③]。
分離移位:兩骨折段互相分離,使骨折斷端間隙增大,骨的長度增加[如圖④]。
鏇轉移位:骨折段圍繞骨的縱軸而鏇轉移位[如圖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