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執業醫師實踐技能病例分析:急性化膿性根尖周炎

八、急性化膿性根尖周炎

[概述]

急性化膿性根尖周炎屬於根尖周病的一種。根尖周病是指發生於根尖周組織的炎症性病變,絕大多數是由牙髓病發展而來,細菌感染是主要病因,臨床上主要分為急性、慢性兩種。急性根尖周炎又可分為:漿液性和化膿性兩種。

急性化膿性根尖周炎又稱急性牙槽膿腫,是由急性漿液性根尖周炎發展而來的,也可由慢性根尖周炎急性發作所致。急性化膿性根尖周炎在其發展過程中,因其膿液所在部位不同而劃分為根尖膿腫、骨膜下膿腫和黏膜下膿腫三個階段,主要症狀為疼痛和腫脹,嚴重者伴有全身症狀。

[診斷要點]

主要依據患牙所表現出來的典型症狀及體徵,由疼痛及紅腫程度分辨患牙所處的炎症階段。

1.根尖膿腫  患牙有自發性、持續性、定位性劇烈跳痛,患牙浮起,咬合痛;檢查患牙叩痛、鬆動明顯,根尖部牙齦潮紅,有輕度捫痛。牙髓無活力。

2.骨膜下膿腫  患牙持續性劇烈跳痛達最高峰,更覺高起、鬆動,觸痛劇烈,相應頜面部軟組織腫脹、壓痛,並伴有全身症狀;檢查患牙為重度叩痛、ⅲ°鬆動,牙齦紅腫,移行溝變平,壓痛明顯,捫診有深部波動感,牙髓無活力。

3.黏膜下膿腫  膿液已達黏膜下,疼痛減輕,全身症狀緩解;檢查患牙叩痛(+)—(++),鬆動i°,根尖區黏膜腫脹呈半球形隆起,波動感明顯,牙髓無活力。

[鑑別診斷及其依據]

急性牙髓炎:其疼痛特徵為自發性、陣發性劇痛,不能定位,叩診陰性或僅有輕微反應。溫度測試引起長時間的劇痛。

[治療原則]

1.控制炎症,清除病灶,保存患牙。注意:此為根尖周病治療成功的關鍵。

2.急性期應掌握時機,適時開髓引流,以緩解患者症狀,減輕患者痛苦。骨膜下或黏膜下膿腫期應在局麻下切開排膿。

3.急性症狀消除後,可選行根管治療術或牙髓塑化術。

[病例分析]

某患者,男,36歲。今因左下後牙腫痛三天就診。

檢查:左下6齲深及髓,無探痛,鬆動ⅲ°,叩痛(+++),患牙根尖部牙齦紅腫、捫痛,有波動感;左側面頰部水腫,體溫38℃。溫度測試無反應。據此,請你:①作出診斷。②擬訂治療計畫。③試述術中注意事項。

1.診斷  左下6急性化膿性根尖周炎(骨膜下膿腫)。

診斷依據:患牙有深齲,鬆動ⅲ°,叩痛(+++),根尖部牙齦紅腫、捫痛、波動感等牙槽膿腫的典型症狀。同時伴有左側面頰部水腫,體溫38℃等全身症狀。

2.治療計畫  先行應急治療,開放髓腔,實行根管引流。同時局麻下切開排膿。待患牙急性症狀緩解後,再行根管治療。

3.術中注意事項  主要有“五防”:

(1)防器械折斷  術前應檢查根管治療器械,根擴時不得跳號、遇阻力不得強擴。

(2)防器械滑脫  可使用安全鏈。術中應集中精力,器械或手上沾有唾液時應擦乾後再操作,根管沖洗時針頭應擰緊。

(3)防髓腔穿通  術中應注意鑽針方向(與牙體長軸保持一致)與進鑽深度。

(4)防疼痛腫脹  術中注意器械切勿超出根尖孔,同時應正確選用根管消毒藥物。

(5)防皮下氣腫  過氧化氫液沖洗根管後所釋放的氧,如壓人根尖周區,可引起皮下氣腫,故根管沖洗時,嚴防注射壓力過大,同時針頭與根尖狹窄部之間應留有足夠空間可供沖洗液返回。

[思考題]

1.試述急性化膿性根尖周炎的診斷要點。

2.試述急性化膿性根尖周炎與急性牙髓炎的鑑別要點。

3.試述急性化膿性根尖周炎的治療原則。

4.根管治療術中的注意事項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