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會經費如何稅前扣除

  問:長期以來,我公司的工會經費是按照“應付工資”科目貸方發生額的2%計提的,在申報年度企業所得稅時,如果當期列支的工資總額超過計稅工資標準,我公司同時對工資總額、職工福利費、工會經費和職工教育經費等進行納稅調整。最近,我公司聘請了一家稅務師事務所進行稅務代理,註冊稅務師指出我公司不必按照計稅工資標準調整工會經費,這讓我感到難以理解。請問,工會經費到底該如何稅前扣除?
某商業有限責任公司會計 小王
答:《企業所得稅暫行條例》(國務院令〔1993〕第137號)第六條規定,納稅人的職工工會經費、職工福利費、職工教育經費,分別按照計稅工資總額的2%、14%、1.5%計算扣除。《工會法》第四十二條規定,工會經費的來源包括:(一)工會會員繳納的會費;(二)建立工會組織的企業、事業單位、機關按每月全部職工工資總額的2%向工會撥繳的經費;(三)工會所屬的企業、事業單位上繳的收入;(四)人民政府的補助;(五)其他收入。前款第二項規定的企業、事業單位撥繳的經費在稅前列支。
由上看出,稅法和《工會法》對納稅人工會經費稅前扣除的規定並不相同,《企業所得稅暫行條例》規定按照計稅工資總額的2%計算扣除,而《工會法》則規定按工資總額的2%扣除。那么,到底該適用哪一個檔案呢?《立法法》第七十九條第一款規定,法律的效力高於行政法規、地方性法規、規章,《工會法》是由全國人大常委會通過的法律,而《企業所得稅暫行條例》是由國務院制定的行政法規,前者是上位法,後者是下位法,因此當兩者發生衝突時,應適用上位法,即按工資總額的2%在稅前扣除工會經費。
關於這一點,2005年1月21日,中華全國總工會和國家稅務總局聯合下發了《關於進一步加強工會經費稅前扣除管理的通知》(總工發〔2005〕9號),對工會經費的稅前扣除作了進一步明確:凡依法建立工會組織的企業、事業單位以及其他組織,每月按照全部職工工資總額的2%向工會撥繳工會經費,並憑工會組織開具的工會經費撥繳款專用收據在稅前扣除。工資總額按照國家統計局《關於工資總額組成的規定》(1990年第1號令)頒布的標準執行,工資總額組成範圍內的各種獎金、津貼和補貼等,均計算在內。
需要注意的是:1.如果納稅人未建立工會組織,不得在稅前扣除工會經費。2.依據國家稅務總局《關於工會經費稅前扣除問題的通知》(國稅函〔2000〕678號)的規定,納稅人凡不能出具工會經費撥繳款專用收據的,其提取的職工工會經費不得在企業所得稅前扣除。3.如果納稅人計提的工會經費超過工資總額的2%,超過部分應調增應納稅所得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