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併新股的投資成本計算

案例:我單位投資a公司並持有a公司股份9萬股,投資成本為每股5元,合計45萬元,公允價值為70萬元,作為長期股權投資按成本法核算。去年12月,a公司被b公司免稅合併,a公司為被合併公司,b公司為合併公司。合併中,我單位換得b公司的普通股2萬股,每股市價30元(面值26元),並另取得現金10萬元。請問,我單位如何計算新股(b公司股份)的成本,收到的10萬元補價是否需要繳納企業所得稅?
江蘇某公司財務人員
專家把脈:你單位用一種股權投資換取另一種股權投資,屬於非貨幣性資產之間的交易行為,收到補價占換出資產公允價值的比例為14.3%(10÷70×100%),根據企業會計制度的規定,屬於非貨幣性交易。假如沒有發生其他稅費支出,該項交易應確認交易的收益和換入資產的入賬價值:應確認收益=100000-100000÷700000×450000=35714(元);換入資產的入賬價值=450000-100000+35714=385714(元)。你單位會計處理為:
借:長期股權投資——b公司385714
銀行存款100000
 貸:長期股權投資——a公司450000
 營業外收入——股權轉讓收益35714。
根據國家稅務總局《關於企業合併分立業務有關所得稅問題的通知》(國稅發〔2000〕119號)規定,合併企業支付給被合併企業或其股東的收購價款中,除合併企業股權以外的現金、有價證券和其他資產(簡稱非股權支付額),不高於所支付的股權票面價值(或支付的股本的賬面價值)20%的,經稅務機關審核確認,當事各方可選擇按下列規定進行所得稅處理:被合併企業的股東以其持有的原被合併企業的股權(簡稱舊股)交換合併企業的股權(簡稱新股),不視為出售舊股,購買新股處理。被合併企業的股東換得新股的成本,須以其所持舊股的成本為基礎確定。
由於你單位在取得b公司股權的同時,還獲得了10萬元貨幣性補價,按照國家稅務總局《關於執行〈企業會計制度〉需要明確的有關所得稅問題的通知》(國稅發〔2003〕45號)規定,取得補價或非股權支付額的企業,應將所轉讓或處置資產中包含的與補價或非股權支付額相對應的增值,確認為當期應納稅所得。
那么新股的計稅成本如何計算確定呢?
分析:你單位取得的全部交換價值為70萬元(20000×30+100000),所放棄的舊股計稅成本為45萬元(90000×5),蘊含的增值為25萬元(70-45),非股權支付額10萬元,占所支付的股權票面價值52萬元(20000×26)的19.23%,不足20%,符合免稅合併條件。那么,與取得現金10萬元補償相對應的應確認的所得為:25÷70×100000=35714(元)。因此,你單位取得的全部2萬股的計稅成本為:450000-100000+35714=385714(元)。
由此可見,稅法確認你單位對b公司的長期股權投資的計稅成本與會計上確認的成本是一致的。你單位應該將非貨幣性交易確認的收益35714元,作為股權轉讓所得計入企業應納稅所得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