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本公積會計處理

   在企業所有者權益項目中,資本公積的核算是現行會計制度變化最頻繁的內容,主要表現為以下幾個方面:第一,設定了八個資本公積明細科目;第二,資本公積準備明細科目不能直接轉增實收資本;第三,將債務重組收益計入了資本公積項目;第四,對關聯方交易的價格作了嚴格的限定。對於以上資本公積核算的變化,現行的會計制度並沒有對其變化的原因和對企業財務的影響結果作出合理的解釋和說明,本文主要從財務管理的角度談一些個人的意見。

一、資本公積的屬性

資本公積通常是投資者或者其他人投入到企業超過法定資本部分的資金,其所有權屬於投資者,與實收資本和盈餘公積項目有很大的區別。

資本公積與實收資本的區別:實收資本明確了投資的主體,是投資者對企業實施控制權和盈餘分配的基礎,實收資本總量和結構的增減變化,涉及到投資者的根本利益,影響到企業的經營方針和資本市場的變化,其增加或減少必須受到嚴格的法律限制。資本公積是所有者共同的權益,它在未轉成實收資本前,並未明確具體的投資主體,不能參與企業的控制權和盈餘分配。資本公積伴隨著投資產生,對於上市公司而言,主要由溢價收入形成,由於我國上市公司發行股票的價格普遍偏高,股東向上市公司注入了大量的資金,真正屬於自己的權益只是按面值計算的部分,大量的溢價收入形成資本公積,在“內部人”控制的前提下,就等於是管理者無償取得和使用股東資金,這與建立法人治理結構和完善約束、激勵機制是相矛盾的,是對股東權益的侵害。

資本公積與盈餘公積的區別:盈餘公積是從企業的利潤轉化而來,它是企業經營活動積累的結果,為了防止企業超額分配,有關制度對盈餘公積的提取規定了下限。

盈餘公積通常是和企業的盈利能力聯繫在一起的,對股東和企業具有重要的意義,它直接反映了股東投入資本增值的能力,反映了企業經營活動的質量,是管理者對企業和股東的貢獻。資本公積主要伴隨著投資產生,反映了企業的規模,是投資者對企業的貢獻。盈餘公積和資本公積的主要用途是轉增資本,但要受到各方面的限制。

二、資本公積明細科目的設定

現行的會計制度在資本公積科目下,設定了八個明細科目,每一個明細科目都代表了資本公積的特定來源,反映了企業投資方式的多元化。在實務操作中,有兩個明細科目值得商榷:一是“股權投資準備”明細科目;二是“資產評估增值準備(現行制度中沒有設立)”明細科目。“股權投資準備”明細科目反映了企業對被投資單位的長期股權投資採用權益法核算時,因被投資單位接受資產捐贈等原因造成的被投資企業資本公積的增加,投資企業按持股比例計算的、未轉入“其他資本公積”明細科目前所形成的股權投資準備。設定該科目的目的就是將被投資企業所有者權益的增減變化,在投資企業的賬面上得以反映,通過投資企業的賬面記錄,能夠體現投資企業對被投資企業的股權的比例和控制關係。我們認為沒有必要設定“股權投資準備”明細科目,現由如下:第一,權益法核算下,投資企業的長期股權投資科目作為資產列示,只是反映了對被投資企業的投資額,它與被投資企業的所有者權益項目之間本身就不存在金額的對應關係(尤其是在二級資本市場上投資),如甲公司通過資本市場購入乙公司股票10000股,占乙公司發行股票的30%,購入價格為每股20元,甲公司長期投資賬面上反映為20000元,乙公司賬面上只反映甲公司的權益為10000元(按面值反映),從甲公司長期股權投資賬面上,無法反映對乙公司的股權控制關係,即使通過資本公積(股權投資準備)調整了長期股權投資賬面價值,也無法反映這種控制關係。在實際中,還可能造成投資企業空調賬,虛增資產、權益或收益;第二,投資企業和被投資企業分屬不同的會計主體,由於受時間或空間等因素的限制,投資企業並不能隨時掌握被投資企業的資本公積的增減變化,從而不能保證投資企業及時進行賬務處理;第三,“股權投資準備”明細科目的設立,人為增加了權益法會計核算的難度,會計人員難以理解和掌握。

對於“資產評估增值準備”明細科目,現行的會計制度取消了該明細科目,主要原因是由於新的債務重組準則和非貨幣性交易準則取消了公允價值入賬,對這類業務不涉及到資產評估,準則在講解中,迴避了所有的資產評估業務。但從資產評估的條件來看,凡是涉及到投資者權益增減變化的業務,大都要進行資產評估,如固定資產的投資業務,投資企業的長期股權投資按投出固定資產的賬面價值入賬,被投資企業的實收資本按評估價值入賬。因此,現行的會計制度中,應該保留“資產評估增值準備”明細科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