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票指數期貨及其會計問題研究

 一、股票指數期貨概述 

股票指數期貨屬於金融衍生工具,是一種以股票市場的股票價格指數為買賣對象的期貨。股票指數期貨的出現起源於二十世紀七十年代,那時西方各國受石油危機影響,經濟十分不穩定,股票市場價格大幅度波動,股票投資者迫切需要一種金融工具來有效規避風險,實現資產保值。於是,1982年4月,芝加哥商品交易所(cme)開創了標準普爾500指數期貨(s&p500)。從此,股票指數期貨迅速興起。目前,世界20多個國家及地區已先後推出了27種主要股指期貨。 


在美國,儘管道·瓊斯工業平均數是主要股票指數之一,但股票指數期貨卻以標準普爾500種指數為基礎。它既有市場加權指數的優點,又有更廣的運用範圍,所包含的500象上市公司釣占紐約股票交易所市值的80%,在反映市場運行狀況上比道·瓊斯工業平均數的30家公司更廣泛、更可靠。類似的,金融時報100種指數是英國股指期貨的基礎,它的成分股代表了倫敦股票市場市值的70%。 

股指期貨價格的高低以股市指數的變化為基礎,股指期貨的買賣遵循一般買賣原則,即低買高賣者獲利。若期貨價格高於股市指數,買者支付現金差額給賣者;若期貨價格低於股市指數,則賣者向買者支付現金差額。股指期貨給買賣股票的投資者提供了轉移風險的工具;也給期貨投機者以投機的機會。從股指期貨的性質看,它是股票市場和期貨市場相結合的產物,既具有期貨的特點又具有股票的特點,是一種間接買賣股票的經濟活動。它具有以下優點:

(l)規避風險能力強。股票市場指數是交易所中全部或部分有代表性的上市股票的組合。它避免了單個股票受公司經營影響而劇烈波動的風險,最大限度地達到了分散化投資的目的。因此,具有較強的規避風險能力。 

(2)投資成本低。股指期貨具備期貨的特點,往往只需要繳納標的資產價值的5%至10%的保證金,就可以運作10至20倍的交易標的。買進股指期貨比同時買入相應股票的投資額要小得多。同時,股指期貨將期貨市場的做空機制引入了股票市場,使得對市場判斷正確的投資者無論是在指數上漲或是下跌的過程中都能賺錢,增加了更多的獲利機會。 

(3)具有套期保值的功能。象其他金融衍生工具一樣,股指期貨產生的初衷是套期保值。投資者可以在股票現貨和股指期貨之間進行反向操作,即買入股票、賣出期貨或賣出股票、買入期貨,以規避風險,負責管理大規模證券組合的經理人可在無需賣出股票本身的情況下對其投資進行保值。 

股指期貨的這些優點使得它在80年代初在全世界範圍內迅速發展,我國曾在90年代初期引起過熱烈的討論,在海南還推出過深圳指數的期貨交易,但終因為了保證我國剛起步股票市場的健康發展而停止。儘管目前我國推出股指期貨還存在許多待解決的問題,但隨著我國證券市場的逐步完善和配套措施的逐步具備,深滬股市推出股指期貨的日期將不太遙遠。 

二、股指期貨的會計處理原則 

由於使用衍生金融工具所導致的金融資產和金融負債不是產生於過去發生的交易事項,因此,在傳統會計中,衍生金融工具交易形成的金融資產和金融負債被排除在資產負債表外,也把它們可能帶來的報酬(利得)和風險(損失)排除在收益表外,而把衍生金融工具交易作為“表外業務”處理。但衍生金融工具可以給企業帶來可觀的財務利益,也可能給企業帶來災難性的財務損失,這一傳統會計的處理方法顯然不能滿足財務報表使用者的信息需求。 

1988年6月,國際會計準則委員會(iasc)成立了“關於金融工具的指導委員會”(string committee on financial instrument),並指定由該委員會負責金融工具會計處理問題的研究。目前,國際上有關衍生金融工具的會計確認、計量和披露與列報問題,還沒有制定出一套能在一以貫之的框架內普遍使用的準則。筆者就此提出幾條會計處理原則供探討。 

(1)在會計確認方面,只要企業成為遠期金融契約的履行方,初始時就應該確認為一項金融資產或金融負債。終止確認,對於金融資產而言,應視契約中確定的各種報酬的權利已經過期或已經失去全部(或一部分)而定;對金融負債而言,則視契約中訂明的責任(或一部分責任)已經被解除、取消或終止而定。 

(2)在會計計量方面,應完全摒棄按歷史成本計量的規定,而在獲取金融資產時或報告期末按不同時點的公允價值進行初始計量和重新計量。因為期貨契約核算採用每天“盯住市場”(marking-to-market)的辦法。在每個交易日結束後,期貨交易所會公布每天的“清算價格”,即當天的正式收市價,每份未清倉的契約都按收市價評估價格。會計計量按不同時點的公允價值進行符合期貨核算的特點。 

(3)在披露與列報方面,對不同金融工具應分別進行詳細動態記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