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PV考試輔導-概述講義

本講是機電設備評估基礎的第一講,與2002年相比,2003年教材內容有所變化。先叢目錄看,由2002年的十章變成了2003年的九章,但有些章的內容變化都很大。另外有些章節雖然標題不變但實際內容也發生了變化。具體每章的變化內容會在講解內容中告訴大家。 

第一章的主要變化如下: 

1、從目錄上看,2002年單列的機械製造工藝過程一節在2003年併入機械製造基本過程中;2002年機械製造基本過程的零件加工質量在2003年單列為一節即第四節 

2、2003年教材p4的例子用2002年教材中p187的爐溫自動控制系統原理圖替代了2002年給水系統示意圖的例子;2003年教材p5從倒數第二段到p7的正數第二段為本章新增的內容,但它是2002年教材中其他章節調過來的內容。 

機電設備評估第一章概述部分,主要內容包括:機器的組成、機器設備的分類、機械製造基本過程、零件加工質量、生產綱領和類型以及機械製造工藝過程的技術經濟分析。 

(一) 機器的組成: 

1. 掌握機器具有的三個共同特徵: 

(1) 都是人為的實物組合 

(2) 各組成部分之間有確定的相對運動。 

(3) 進行機械能與其他能的轉換並完成有用功。 

2. 按功能分析機器的組成 

(1)動力部分:驅動機器運轉的動力源。比如電動機和熱力機等 

(2)傳動部分:用於傳遞運動和動力、分配能量、改變速度和運動形式等。傳動部分在一定程度上決定了機器的工作性能、外形尺寸和重量,也是選型、維護、管理的關鍵部分。 

(3)工作部分:直接完成機器預定功能的部分,如車床的刀架等。它是體現一台機器的技術能力和水平的部位,標誌著各種機器的不同特性,是機器設備主要區分和分類的依據; 

3. 按結構分析機器的組成 

它們是由零件、構件、機構組成。機器與機構的區別是機器能實現能量的轉換或代替人的勞動去做有用功,而機構不能。 

(二) 機器設備的分類 

機器設備的分類方法有三種,按設備用途分類、按使用性質分類與按固定資產的基本屬性分類。 

2、按使用性質共分為六類:它們是生產用機器設備、非生產用機器設備、租出機器設備、未使用機器設備、不需用機器設備和融資租入機器設備。 
3、按固定資產的基本屬性分為十類:參見p11。 

(三)機器製造基本過程 

機器製造基本過程包括機器的生產過程和工藝過程。 

1、機器的生產過程:機器的生產過程是指將原材料轉變為成品的全部過程,結構比較複雜的機械產品,其生產過程主要包括:各種生產服務過程、生產技術準備過程、毛坯製造過程、零件的加工過程、產品的裝配過程。其中毛坯製造過程、零件的加工過程、產品的裝配過程為機器製造的工藝過程。 

2、機器生產的工藝過程:在產品生產過程中按照一定順序改變生產對象的形狀、尺寸、相對位置或性質等使其成為成品或半成品的過程稱工藝過程。工藝過程是由一系列的工序組合而成,工序是指一個或一組工人,在一個工作地點對同一個或同時對幾個工件所連續完成的那一部分工藝過程,它工藝過程最基本的組成單位。了解工藝規程就可以了解工廠生產的基本情況。 工藝規程是組織車間生產的主要技術檔案,是生產準備和計畫調度的主要依據。工藝過程卡片是生產中的一種常用的工藝檔案。 

在機械製造過程中一般採用鑄造、壓力加工或焊接方法來製成毛坯(或半成品),再經過切削加工得到合乎要求的零件,最後再將製成的各種零件裝配成機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