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經濟師考試經濟基礎財政(三)

 三、國債

考試目的

通過本章的考試,檢驗考生對國債基礎理論和我國國債實務的了解、熟悉和掌握程度,以提聯考生對國家債務形勢的分析判斷能力和對國家債務政策的理解能力。

考試內容:

(一) 國債的性質和功能

掌握國債的定義和性質;掌握國債的主要功能及其原理。

國債也稱公債,是政府以其信用為基礎,通過借款或發行有價證券向國內外籌集財政資金所形成的一種債權債務關係。國債的債務人是國家(政府),一般由中央財政承擔還本付息責任。1979年恢復發行外債,1981年恢復發行內債。

1. 國債的性質

1)是特殊的財政範疇,通過信用方式籌集的補充性財政收入,具有償還性,由購買者自願認購;

2)是特殊的債務範疇,以政府信譽為擔保,以政府稅收收入作為償還物質基礎,被稱為“金邊債券”。

2. 國債的功能

1)彌補財政赤字,調劑國庫資金周轉,平衡財政收支

彌補財政赤字的方式:增加稅收,向銀行借款或透支,向社會發債。

通過發行國債彌補財政赤字,平衡財政收支,是我國國債的基本功能。

國債是市場經濟體制下財政政策的重要工具。

2)動員閒置社會資源,籌集建設資金,維持經濟穩定增長

國債所籌集的資金主要用於非經營性項目建設。

國債是政府調控巨觀經濟的重要手段。

3)具有連線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的功能。

貨幣政策主要通過調節存款準備金比率、再貼現率和公開市場業務來調控貨幣流通量。公開市場業務是中央銀行最常用的貨幣政策工具,其交易對象主要是國債。

一方面,國債一般由財政部發行,是市場經濟體制下重要的財政政策工具;另一方面,中央銀行通過買賣國債的公開市場業務調節貨幣供應量和利率水平,這又與貨幣政策聯繫起來。

(二) 國債的種類和結構

掌握國債的各種分類。掌握各種債券的特點,掌握國債結構的含義和分類,熟悉不同國債結構的特點。

1.國債的種類

1)按應債資金來源,分為內債、外債

2)按償還期限分為,短期國債(1年期內)、中期國債、長期國債(10年期上)和永久國債(沒有規定還本期限,只規定按時付息)

3)按舉借對象和用途,分為國庫券、重點建設債券、財政債券、國家建設債券、特種國債、保值公債、轉換債、特種定向債券、專項國債、定向國債、特別國債等多種債種。

特種國債只向企業和單位發行;財政債券、專項國債、定向國債只向銀行及金融機構發行;特種定向債券向養老保險基金和待業保險基金及其它社會保險基金定向發行。

4)按發行憑證,分為有紙國債和無紙國債。有紙國債即實物債券(不記名,不掛失,可上市流通);無紙國債也稱非實物債券,分為憑證式和記帳式兩種。憑證式:可記名,可掛失,不流通,可隨時提前兌取,受到我國城鄉居民歡迎;記帳式:多以電子帳戶為依託,發行成本低,效率高,可流通。

5)按付息方式,分為到期一次還本付息、定期付息和貼現國債。

6)按流通與否分:可流通和不可流通國債。可流通:如近年來我國大量發行的記帳式國債;不可流通:如我國發行的憑證式國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