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註冊會計師考試慢班《會計》講義二十六

cpa慢班《會計》講義-第21章 商品期貨業務 
一、本章複習提示 
1.本章在考試中的地位:本章在考試中不重要,歷年考試分數不多,只出客觀題。 
2.本章內容無變化。 
3.本章複習方法:在理解基礎上,適度練習。 
二、本章重要考點 
【考點一】商品期貨交易的主要規定(理解) 
1.商品期貨業務會計處理主要涉及投資、交納期貨保證金、平倉了結契約、實物交割,以及在會計報表上的列示等內容。 
2.在期貨交易所獲得會員資格的企業,其認購的會員資格費作為一種股權性質的投資,在“長期股權投資”科目中設定“期貨會員資格投資”明細科目進行核算:(1)企業如申請退會,或被取消會員資格的,其會員資格費在年度終了後,按其原認繳數額予以退還;(2)如企業轉讓會員資格,應按實際收到的轉讓款與期貨會員資格投資的賬面價值的差額,確認為期貨投資損益。 
3.企業交納年會費,計入管理費用。 
4.企業交納的保證金,單獨設定“期貨保證金”科目,企業與期貨交易所或期貨經紀機構的一切往來均通過“期貨保證金”科目核算。 
5.企業對於平倉實現的盈虧,單獨設定“期貨損益”科目,核算企業在辦理期貨業務過程中所發生的手續費、平倉盈虧和會員資格變動損益。企業交納的交易手續費,計入期貨損益,借記“期貨損益”科目,貸記“期貨保證金”科目。 
【考點二】套期保值交易的會計處理(理解) 
1.商品期貨交易分為套期保值業務和非套期保值業務。套期保值是指迴避現貨價格風險為目的的期貨交易行為。 
辦理商品期貨套期保值業務的企業,在“期貨保證金”科目下設定“套保契約”和“非套保契約”明細科目。 
2.企業從事商品期貨套期保值業務時,應當遵循的原則為:如果現貨交易尚未完成,而套期保值契約已經平倉的,套期保值契約平倉損益不確認為當期損益,計入“遞延套保損益”科目,待現貨交易完成時,再將期貨上的盈虧與被套期保值業務的成本相配比,沖減或增加被套期保值業務的成本;如果現貨交易已經完成,套期保值契約必須立即平倉,以實現套期保值目標。 
 [例1] 甲公司為糧食加工企業,預計2003年4月份需要綠豆原料300噸。2003年2月,綠豆現貨價格為每噸2500元左右,預計4月份綠豆價格將上升。但企業目前因現金短缺,無法購入綠豆;因而採用套期保值交易來迴避現貨價格風險。甲公司於2月1日買入30手綠豆期貨契約(每手10噸),每噸價格2500元,按5%支付保證金;甲公司3月3日賣出2月1日買入的30手綠豆期貨契約,每噸價格2650元(不含稅,假設增值稅率13%)。4月1日被套期保值業務現貨交易完成。有關業務處理如下: 
(1)2003年2月1日,開新倉買入300噸綠豆期貨契約,每噸2500元,按5%支付保證金,建立套期保值頭寸: 
借:期貨保證金— 套保契約37500(300*2500*5%) 
貸:期貨保證金—非套保契約37500 
(2)2003年3月3日,賣出平倉,實現盈利45000元: 
借:期貨保證金— 套保契約45000((2650-2500)*300) 
貸:遞延套保損益 45000 
 同時轉回套保上的保證金: 
借:期貨保證金— 非套保契約 82500 
貸:期貨保證金— 套保契約 82500(37500+45000) 
(3)2003年4月1日購入現貨綠豆300噸,每噸2600元: 
借:庫存商品—綠豆780000(300*2600) 
應交稅金—應交增值稅(進項稅額)101400(780000*13%) 
貸:銀行存款881400 
 同時轉出遞延套保損益 
 借:遞延套保損益 45000 
 貸:庫存商品 45000 
因此,將遞延套保損益與成本配比後,300噸綠豆的成本為735000元(780000-45000),每噸成本為2450元(735000/300),從而實現了迴避現貨價格風險的目的。(由此可見,本例套期保值的原理是:在2月份企業現金短缺,無法購入低價現貨,而預計4月份現貨價格將上漲;用少量資金購入低價期貨契約,如果4月份綠豆現貨價格上漲,則期貨價格也將上漲,賣出期貨契約後,正好可以用期貨上實現的盈利彌補現貨價格上漲造成的損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