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契約法總則(11)

第八章 契約法總則(11) 六、契約的變更和解除

(一)契約的變更

依法訂立的契約成立後,即具有法律約束力,任何一方都不得擅自變更或者解除契約。但是,在契約的履行過程中,由於主、客觀情況的變化,需要對雙方的權利義務關係重新進行調整和規定時,契約當事人可以依法變更契約。

契約的變更是指契約成立後,當事人雙方根據客觀情況的變化,依照法律規定的條件和程式,對原契約進行修改或者補充。契約的變更是在契約的主體不改變的前提下對契約內容或標的的變更,契約性質和標的性質並不改變。

當事人在變更契約時,也應本著協商的原則進行。當事人可以依據有關法律規定,就變更契約事項達成協定。契約變更後,變更後的內容就取代了原契約的內容,當事人就應當按照變更後的內容履行契約。為了減少在契約變更時可能發生的糾紛,當事人對契約變更的內容約定不明確的,推定為未變更。

(二)契約的轉讓

契約的轉讓,是指契約當事人一方將其契約的權利和義務全部或部分轉讓給第三人。契約的轉讓,一般由當事人自主決定。契約的轉讓有三種情況:契約權利轉讓、契約義務轉移、權利和義務一併轉讓。

契約權利轉讓

契約權利轉讓是指不改變契約權利的內容,由債權人將契約權利的全部或者部分轉讓給第三人。這裡轉讓權利的人稱之為讓與人,受讓權利的人稱之為受讓人。契約權利全部轉讓的,原契約關係消滅,受讓人取代原債權人的地位,成為新的債權人,原債權人脫離契約關係。契約權利部分轉讓的,受讓人作為第三人加入到契約關係中,與原債權人共同享有債權。

債權人轉讓主權利時,附屬於主權利的從權利也一併轉讓,受讓人在取得債權時,也取得與債權有關的從權利,但該從權利專屬於債權人自身的除外。

有下列三種情形時,債權人不得轉讓契約權利:

(1)根據契約性質不得轉讓。根據契約性質不得轉讓的權利,主要是指契約是基於特定當事人的身份關係訂立的,契約權利轉讓給第三人,會使契約的內容發生變化,動搖契約訂立的基礎,違反了當事人訂立契約的目的,假當事人的合法利益得不到保護。當事人基於信任關係訂立的委託契約、贈與契約都屬於契約權利不得轉讓的契約。

(2)根據當事人約定不得轉讓。當事人在訂立契約時,可以對權利的轉讓做出特別的納定,禁止債權人將權利轉讓給第三人。這種約定只要是當事人真實的意思表示,並且不違反法律規定,那么對當事人就有法律約束力。

(3)依照法律規定不得轉讓。我國一些法律中對某些權利的轉讓做出了禁止性規定,對於這些規定,當事人應嚴格遵守,不得違反法律規定,擅自轉讓法律禁止轉讓的權利。

債權人轉讓權利,不需要經債務人同意,但應當通知債務人。未經通知,該轉讓對債務人不發生效力。債務人接到債權轉讓通知後,債權讓與行為就生效,如果債務人對讓與人享有債權,並且債務人的債權先於轉讓的債權到期或同時到期的,債務人可以向受讓人主張抵消。債務人對讓與人的抗辯,可以向受讓人主張。債權人轉讓權利的通知不得撤銷,但經受讓人同意的除外。

契約義務轉移

契約義務轉移,是指經債權人同意,債務人將契約的義務全部或者部分轉移給第三人。

債務人將契約的義務全部或者部分轉移給第三人,應當經債權人同意;否則債務人轉移契約義務的行為對債權人不發生效力,債權人有權拒絕第三人向其履行,同時有權要求債務人履行義務並承擔不履行或遲延履行契約的法律責任。

債務人全部轉移契約義務時,新的債務人完全取代了舊的債務人的地位,承擔全面履行契約義務的責任,享有債務人所應享有的抗辯權,可以主張原債務人對債權人的抗辯。同時,與所轉移的主債務有關的從債務,也應當由新債務人承擔,但該從債務專屬於原債務人自身的除外。債務人部分轉移契約義務時,新的債務人加入到原債務中,和原債務人一起向債權人履行義務。

契約權利義務的一併轉讓

契約權利義務的一併轉讓是指當事人一方經對方同意,將自己在契約中的權利和義務一併轉讓給第三人。契約關係的一方當事人將權利和義務一併轉讓時,除了應當徵得另一方當事人的同意外,還應當遵守《契約法》有關轉讓權利和義務轉移的其他規定:不得轉讓法律禁止轉讓的權利;轉讓契約權利和義務時,從權利和從債務一併轉讓,受讓人取得與債權有關的從權利和從債務,但該從權利和從債務專屬於讓與人自身的除外;轉讓契約權利和義務不影響債務人抗辯權的行使;債務人對讓與人享有債權的,可以依照有關規定向受讓人主張抵消;法律、行政法規規定應當辦理批准、登記手續的,應當依照其規定辦理。

對於當事人訂立契約後發生合併、分立的情況,法律規定,當事人訂立契約後合併的,由合併後的法人或者其他組織行使契約權利,履行契約義務。當事人訂立契約後分立的,除債權人和債務人另有約定的以外,由分立的法人或者其他組織對契約的權利和義務享有連帶債權,承擔連帶債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