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契約法總則(13)

 第八章 契約法總則(13) (2)法定解除。法定解除是指在契約成立後,沒有履行或沒有完全履行完畢之前,當事人在法律規定的解除條件出現時,行使解除權而使契約關係消滅。

《契約法》規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當事人可以解除契約:1、因不可抗力致使不能實現契約目的;2、在履行期限屆滿之前,當事人一方明確表示或者以自己的行為表明不履行主要債務;3、當事人一方遲延履行主要債務,經催告後在合理期限內仍未履行;4、當事人一方遲延履行債務或者有其他違約行為致使不能實現契約目的;5、法律規定的其他情形。

不可抗力是指不能預見、不能避免、並不能克服的客觀情況。屬於不可抗力的情況有:自然災害、戰爭、社會異常事件、政府行為。只有不可抗力致使契約目的不能實現時,當事人才可以解除契約。因預期違約解除契約,指在契約履行期限屆滿之前,當事人一方明確表示或以自己的行為表明不履行主要債務的,對方當事人可以解除契約。遲延履行指債務人無正當理由,在契約約定的履行期限屆滿,末履行契約債務,在債權人提出履行的催告後仍未履行。如果當事人一方遲延履行主要債務,經催告後在合理期限內仍未履行的,對方當事人可以解除契約。

當事人一方主張解除契約時,應當通知對方。契約自通知到達對方時解除。對方有異議的,可以請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機構確認解除契約的效力。法律、行政法規規定解除契約應當辦理批准、登記等手續的,應按規定辦理。

契約解除後,尚未履行的,終止履行;已經履行的,根據履行情況和契約性質,當事人可以要求恢復原狀、採取其他補救措施,並有權要求賠償損失。契約的權利義務終止,不影響契約中結算和清理條款的效力。

債務相互抵消

債務相互抵消是指當事人互負到期債務,又互享債權,以自己的債權充抵對方的債權,便自己的債務與對方的債務在等額內消滅。當事人主張抵消的,應當通知對方。通知自到達對方時生效。抵消不得附條件或者附期限。

債務人依法將標的物提存

提存在指由於債權人的原因,債務人無法向其交付契約標的物而將該標的物交給提存機關,從而消滅契約的制度。債務的履行往往需要債權人的協助,如果債權人無止當理由拒絕受領或者不能受領,債權人雖應負擔受領遲延的責任,但債務人的債務卻不能消滅,債務人仍得隨時準備履行。因此法律規定在一定情形下債務人可以通過提存標的物終止契約。

《契約法》規定,有下列情形之一,難以履行債務的,債務人可以將標的物提存:(1)債權人無正當理由拒絕受領;(2)債權人下落不明;(3)債權人死亡末確定繼承人或者喪失民事行為能力末確定監護人;(4)法律規定的其他情形。

標的物提存後,除債權人下落不明的以外,債務人應當及時通知債權人或者債權人的繼承人、監護人。標的物提存後,毀損、滅失的風險由債權人承擔。提存期間,標的物的孳息歸債權人所有。提存費用由債權人負擔。標的物不適於提存或者提存費用過高的,債務人依法可以拍賣或者變賣標的物,提存所得的價款。標的物提存後,債權人可以隨時領取提存物,但債權人對債務人負有到期債務的,在債權人未履行債務或者提供擔保之前,提存部門根據債務人的要求應當拒絕其領取提存物。債權人領取提存物的權利,自提存之日起5年內不行使而消滅,提存物扣除提存物費用後歸國家所有。

債權人依法免除債務

債權人免除債務,即債權人自願放棄了債權,債務人的債務即被解除。債權人免除債務人部分或者全部債務的,契約的權利義務部分或者全部終止。免除債權,債權的從權利如從屬於債權的擔保權利、利息權利、違約金請求權等也隨之消滅。

債權債務同歸於一人

由於某種事實的發生,使一項契約申原本由一方當事人享有的債權和由另一方當事人負擔的債務統歸於一方當事人,使得該當事人既是契約的債權人,又是契約的債務人,契約的履行就失去了實際意義,契約的權利義務終止。

例如由於甲乙兩企業合併,甲乙企業之間原先訂立的契約中的權利義務同歸於合併後的企業,債權債務關係自然終止。再如當債權人繼承了債務人或者債務人繼承了債權人時,債權債務也同歸於一人,契約終止。

法律規定或者當事人約定終止的其他情形除了上述契約的權利義務終止的情形,出現了法律規定的終止的其他情形的,契約的權利義務也可以終止。《民法通則》規定,代理人死亡、喪失民事行為能力,作為被代理人或代理人的法人終止,委託代理終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