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會考前輔導《審計》第十七章學習輔導(4)

 1、盈利預測的審核,就是對被審核單位盈利預測所依據的基本假設、選用的會計政策及其編制基礎進行審核,並發表審核意見。、按照獨立審計實務公告的要求出具盈利預測審核報告,並保證其真實性、合法性,是註冊會計師的審核責任;合理編制並充分披露盈利預測是被審核單位的責任。、

2、盈利預測審核的範圍

(1)影響註冊會計師審核範圍的因素,包括以下四項:

①被審核單位管理當局編制盈利預測的經驗與能力;

②被審核單位編制盈利預測的程式;

③盈利預測的目的;

④盈利預測期間的長短。

(2)影響被審核單位未來經營成果的關鍵因素主要包括:

①被審核單位的歷史背景、行業性質、生產經營方式、市場競爭能力、有關法律法規及會計政策的特殊要求;

②被審核單位產品或勞務的市場占有率及行銷計畫;

③被審核單位生產經營所需要的人、財、物等資源的供應情況和成本水平;

④被審核單位以前年度的經營成果及發展趨勢;

⑤巨觀經濟的影響。

3、對基本假設的審核。主要審核以下內容:

(1)檢查編制盈利預測所依據的基本假設是否與被審核單位書面檔案所說的一致。

(2)檢查這些基本假設是否有合理的支持證據。

(3)對基本假設所依據的資料進行檢查。包括:①各項假設是否確實以有關資料為依據;②建立假設所依據的資料是否存在不合理因素;③建立假設的過程是否合理。

(4)對某些假設應特別關注。註冊會計師在判斷盈利預測是否運用了不合理的假設時,應當特別關注以下假設:①對盈利預測結果有重大影響的假設(如新建重大項目能如期投產並帶來效益的假設)。②特別容易受關鍵因素變動影響的假設。③偏離歷史趨勢的假設。④具有高度不確定性的假設(如假設巨觀經濟環境不變)。註冊會計師沒有責任專門就盈利預測的基本假設發表審核意見,做出審核報告。同時註冊會計師也不宜評價超越其專長範圍的假設。

4、對所選用的會計政策及編制基礎進行審核。在對所選用的會計政策及編制基礎進行研究和評價前,註冊會計師應當了解盈利預測的過程和以前盈利預測的實現程度,然後實施以下程式:

(1)分析和評價經營業務的穩定性及其發展趨勢。

(2)核實盈利預測的支持證據是否充分。

(3)審查盈利預測選用的會計政策與實際採用的相關會計政策是否一致。

(4)核實盈利預測的計算方法是否適當。